Idiom | 安居樂業 |
Bopomofo | ㄢ ㄐㄩ ㄌㄜˋ ㄧㄝˋ |
Pinyin | ān jū lè yè |
Interpretation | 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 |
Allusion source | 《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1>,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2>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Annotation〕
- 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
- 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
Allusion description | 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列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
- 《宋史.卷一九四.兵志》:「在京禁軍及其家屬,率皆生長京師,親姻聯布,安居樂業,衣食縣官,為日固久。」
- 《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家頗富饒,童僕多人。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
- 《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時光迅速,倏忽又經年餘。父子正安居樂業,不想劉公夫婦,年紀老了,筋力衰倦,患起病來。」
- 《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一統,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各各安居樂業。」
- 《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沿海各省所屬島嶼,多有內地民人安居樂業,若遽飭令遷移,使數十萬生民流離失所,於心何忍。」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
Usage category用在「安定祥和」的表述上。
Example
- 由於戰火的蹂躪,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 自古以來,人民都希望能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 一個好的政府,首先要使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
- 生活在寶島臺灣,隨處可見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
- 經過長期戰亂,人們都期盼能重新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 這個村落屢遭水患,人民因為無法安居樂業,紛紛外出謀生。
- 經過十幾年的經營,這一帶變得十分繁榮,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安身立命、安家立業、安堵樂業Antisense idiom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流離失所、顛沛流離 |
Ref. words | - 安土樂業
ㄢ ㄊㄨˇ ㄌㄜˋ ㄧㄝˋ
ān tǔ lè yè
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 《漢書.卷九.元帝紀》:「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
- 明.歸有光〈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地介江湖,盜賊多有,殲其魁傑矣,又獨不可使聞教令而解散,安土樂業,如渤海之政乎?」
- 安家樂業
ㄢ ㄐㄧㄚ ㄌㄜˋ ㄧㄝˋ
ān jiā lè yè
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 《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務省繇役,毋奪民時,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黎元咸安家樂業。」
- 《水滸傳》第八五回:「俺在北京安家樂業,你來賺我上山。」
- 樂業安居
ㄌㄜˋ ㄧㄝˋ ㄢ ㄐㄩ
lè yè ān jū
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
- 《西遊記》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後種松柟,桃李棗梅,無所不備,逍遙自在,樂業安居不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