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憤填膺
參考詞語
‧悲憤填膺 ‧憤氣填胸 ‧憤氣填膺 ‧氣憤填胸 ‧氣憤填膺 ‧激忿填膺 ‧義憤填胸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yì fèn tián yīng釋 義
「義憤」,出於正義的憤怒。語出《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填膺」,填滿胸中。語出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典故說明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這是唐代的邊塞詩人高適替朋友餞別寫的一首詩,說從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卻不受重用,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使用類別
用在「激憤惱怒」的表述上。例句
- 他們在大會中,義憤填膺地聲討敵人。
- 聽說對方背信忘義,大家無不感到義憤填膺。
- 侵略者殘酷的暴行,令全世界的民眾義憤填膺。
- 對於歹徒殘暴的行徑,每個人都義憤填膺,咬牙切齒。
- 將軍在出兵討伐之前,宣讀了一篇令人義憤填膺的檄文。
- 吳同學被不良少年勒索,全班同學聽到了這消息都義憤填膺。
- 聽了居民的控訴,戰士們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為鄉親們報仇。
- 對於法院的不公判決,被害者家屬都感到義憤填膺,決定抗爭到底。
辨 識
形音辨誤
膺,音|ㄥ。胸、內心。不可寫作「應」。參考詞語
- 悲憤填膺
注 音
ㄅㄟ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漢語拼音
bēi fèn tián yī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宋.朱熹〈向伯元書.其五〉:「然舊京原廟隔在異域,每視新銜,不勝悲憤之填膺也。」
- 憤氣填胸
注 音
ㄈㄣˋ ㄑㄧˋ ㄊㄧㄢˊ ㄒㄩㄥ 漢語拼音
fèn qì tián xiō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築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
- 憤氣填膺
注 音
ㄈㄣˋ ㄑㄧˋ ㄊㄧㄢˊ ㄧㄥ 漢語拼音
fèn qì tián yī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舊唐書.卷一七》:「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 清.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卷三》:「何物婢子,如此倔強,令人憤氣填膺!」
- 氣憤填胸
注 音
ㄑㄧˋ ㄈㄣˋ ㄊㄧㄢˊ ㄒㄩㄥ 漢語拼音
qì fèn tián xiō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水滸後傳.第二七回》:「一連三疏,請聖上還都,誰知被汪伯彥、黃潛善所遏,氣憤填胸,因得重疾。」
- 氣憤填膺
注 音
ㄑㄧˋ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漢語拼音
qì fèn tián yī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官場現形記.第二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裡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 激忿填膺
注 音
ㄐㄧ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漢語拼音
jī fèn tián yīng釋 義
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唐.皇甫湜〈陶母碑〉:「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
- 義憤填胸
注 音
ㄧˋ ㄈㄣˋ ㄊㄧㄢˊ ㄒㄩㄥ 漢語拼音
yì fèn tián xiōng釋 義
即「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詳細,登時義憤填胸。」
- 《歧路燈.第七六回》:「國家第一要忠臣,義憤填胸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