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麻痺不仁(麻木不仁)

參考詞語

‧麻木不仁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ㄇㄚˊ ㄅㄧˋ ㄅㄨˋ ㄖㄣˊ

漢語拼音

má bì bù rén

釋  義

義參「麻木不仁」。見「麻木不仁」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麻木不仁」之典源。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二.痺論》
帝曰:「善。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1>者,病久入深,榮衛2>之行濇3>,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4>,故為不仁。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註解〕

  1. 不仁:古代醫家指身體肌膚失去知覺。
  2. 榮衛:胃中的水穀所轉化而來的營養物質。
  3. 濇:音ㄙㄜˋ,不順暢。
  4. 不營:氣血無法運行。

書  證

  1. 明.李贄〈寄答留都書〉:「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夫皆以我為麻痺不仁之人矣。」

參考詞語

  • 麻木不仁

    注  音

    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

    漢語拼音

    má mù bù ré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