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不約而合(不約而同)

參考詞語

‧不約而同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ㄅㄨˋ ㄩㄝ ˊ ㄏㄜˊ

漢語拼音

bù yuē ér hé

釋  義

義參「不約而同」。見「不約而同」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不約而同」之典源。
《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
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風而(脩)[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非長官之吏也。無尺寸之勢1>,起閭巷2>,杖3>棘矜4>,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壤長地進5>,至于霸王6>,時教使然也。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絕祀者,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彊,不變之患也。

〔註解〕

  1. 尺寸之勢:微弱的勢力。
  2. 閭巷:街巷。喻指民間。閭,音ㄌㄩˊ
  3. 杖:動詞。執、持。
  4. 棘矜:戟柄。矜,音ㄐㄧㄣ。
  5. 壤長地進:據有的領地愈來愈多。長,音ㄓㄤˇ
  6. 霸王:霸者與王者。

書  證

  1.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祧廟議狀.小貼子》:「熹竊詳頤之議論,素與王安石不同,至論此事,則深服之,以為高於世俗之儒,足以見理義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約而合者。」
  2. 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卷四:「詩人發興造語,往往不約而合。」

參考詞語

  • 不約而同

    注  音

    ㄅㄨˋ ㄩㄝ ˊ ㄊㄨㄥˊ

    漢語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