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合(不約而同)
參考詞語
‧不約而同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bù yuē ér hé釋 義
義參「不約而同」。見「不約而同」條。典 源
此處所列為「不約而同」之典源。《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
〔註解〕
- 尺寸之勢:微弱的勢力。
- 閭巷:街巷。喻指民間。閭,音ㄌㄩˊ
- 杖:動詞。執、持。
- 棘矜:戟柄。矜,音ㄐㄧㄣ。
- 壤長地進:據有的領地愈來愈多。長,音ㄓㄤˇ。
- 霸王:霸者與王者。
書 證
-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祧廟議狀.小貼子》:「熹竊詳頤之議論,素與王安石不同,至論此事,則深服之,以為高於世俗之儒,足以見理義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約而合者。」
- 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卷四:「詩人發興造語,往往不約而合。」
參考詞語
- 不約而同
注 音
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ㄥˊ 漢語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