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無措
成 語 | 手足無措 |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shǒu zú wú cuò | |||||||||
釋 義 | 「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錯」。「錯」通「措」。「手足無措」指手腳無處安放。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語本《論語.子路》。 △「不知所措」、「六神無主」、「名正言順」 | |||||||||
典故說明 |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使用類別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例句
| |||||||||
辨 識 | 近義成語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六神無主、張皇失措、驚慌失措反義成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應付自如、臨危不亂「手足無措」及「六神無主」都是用於形容惶恐不安的樣子。 「手足無措」用於形容行為舉止的慌亂;「六神無主」用於形容心理狀態的慌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