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一蹶不振
注  音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 (變) ˋ ㄐㄩㄝˊ ㄅㄨˊ ㄓㄣˋ
漢語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變) yì jué bú zhèn
釋  義蹶,跌倒。振,奮起。「一蹶不振」指跌倒了就不能再奮起。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後用「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典  源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ㄧ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典故說明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書  證
  1.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中.崇禎》:「故以君子與小人角,猶勝負半;惟君子與君子角,而以小人乘其敝,則一蹶不振之道也。」
  2. 明.張居正〈寄太史吳後菴書〉:「而公以青年俊才,竟為例格,一蹶而不振,豈非命哉!」
  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四.奉使被議》:「此數君俱才諝著聞,以出疆僨事,一時同入廢籍,且近在七八年間,皆一蹶不復振云。」
  4. 《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貨志四》:「富商棄之弗顧,強簽鄉人承充。及倒罷末由追繳,乃責里中按戶攤納。迨乾隆時,一蹶不振,遂令歷年督撫分償。」
  5.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四.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使用類別

用在「渙散消沉」、「無法恢復」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們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千萬不可一蹶不振
  2. 雖然受到重大的打擊,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3. 人最怕失敗後便一蹶不振,失去東山再起的鬥志。
  4. 他自從經商失敗後,便一蹶不振,整天借酒澆愁。
  5. 如果因為這麼小的困難就一蹶不振,你就太沒志氣了。
  6. 人生的際遇總是有起有落,不可因為一時的挫敗而一蹶不振
辨  識

反義成語

再接再厲百折不撓東山再起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屢仆屢起
參考詞語
  1. 一跌不振
    ㄉㄧㄝˊ ㄅㄨˋ ㄓㄣˋ (變) ˋ ㄉㄧㄝˊ ㄅㄨˊ ㄓㄣˋ
    yī dié bù zhèn (變) yì dié bú zhèn
    蹶,跌。「一跌不振」即「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

    1. 宋.倪思《經鉏堂雜志.卷四.論君子小人其一二》:「物理循環,否泰不常,今日之得,安知不旋踵而失?小人一跌不振,何可勝數!」
    2.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世多哀之。」

  2. 跌而不振
    ㄉㄧㄝˊ ˊ ㄅㄨˋ ㄓㄣˋ (變) ㄉㄧㄝˊ ˊ ㄅㄨˊ ㄓㄣˋ
    dié ér bù zhèn (變) dié ér bú zhèn
    猶「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

    1. 《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3. 踣不復振
    ㄅㄛˊ ㄅㄨˋ ㄈㄨˋ ㄓㄣˋ (變) ㄅㄛˊ ㄅㄨˊ ㄈㄨˋ ㄓㄣˋ
    bó bù fù zhèn (變) bó bú fù zhèn
    踣,跌倒。「踣不復振」猶「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

    1. 清.陳確〈柳柳州論〉:「子厚失足當時,踣不復振。吾讀其文,論其世,未嘗不深痛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