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Back to search results
Idiom正本清源
Bopomofoㄓㄥˋ ㄅㄣˇ ㄑㄧㄥ ㄩㄢˊ
Pinyinzhèng běn qīng yuán
Interpretation從根本、源頭上清理整頓。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語本《漢書.卷二三.刑法志》。
△「拔本塞源
Allusion source《漢書.卷二三.刑法志》
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Annotation〕

  1. 大辟:死刑。
Allusion description「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2.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現在正本清源之法,第一先要禁掉這些書。」
  3. 《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貨志五》:「今之言禁者,亦第補偏救弊,非能正本清源也。」
  4. 《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如能乘機利導,與英外部酌議洋藥進口、分年遞減專條,逐漸禁止,尤屬正本清源之計。」
  5.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四.水學.水害》:「一旦治水,而欲正本清源,復其故道,怨者必多,未為民便也。」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

Usage category

用在「澈底解決」的表述上。

Example

  1. 人人養成守法觀念,才是正本清源,維護社會治安的好方法。
  2. 我們必須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才能去除一些不正確的價值判斷。
  3. 如今社會風氣敗壞,想要移風易俗,唯有正本清源,從心靈改革著手。
  4. 如果要完全消弭工程綁標的弊端,就必須正本清源地從制度面下手才行。
  5. 想要助他步上正途,唯有斷絕他跟不良朋友的往來,才是正本清源的好方法。
  6. 公司內部弊病叢生,他雖想要正本清源地加以改革,卻無法克服來自各方面的許多阻撓。
Identification

Antisense idiom

捨本逐末
Ref. words
  1. 塞源端本
    ㄙㄜˋ ㄩㄢˊ ㄉㄨㄢ ㄅㄣˇ
    sè yuán duān bě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唐.楊夔〈原晉亂說〉:「西晉之亂,百代所悲,移都江左,是塞源端本之日也。」

  2. 敦本正源
    ㄉㄨㄣ ㄅㄣˇ ㄓㄥˋ ㄩㄢˊ
    dūn běn zhèng yuá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晉書.卷七五.劉惔列傳》:「古之善政,司契而已,豈不以其敦本正源,鎮靜流末乎!」

  3. 正本澄源
    ㄓㄥˋ ㄅㄣˇ ㄔㄥˊ ㄩㄢˊ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
    2. 明.劉基《誠意伯文集.春秋明經.卷一九.公朝于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觀《春秋》之所書,然後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4. 清原正本
    ㄑㄧㄥ ㄩㄢˊ ㄓㄥˋ ㄅㄣˇ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即「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源)

  5. 清源正本
    ㄑㄧㄥ ㄩㄢˊ ㄓㄥˋ ㄅㄣˇ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魏書.卷六九.袁翻列傳》:「夫潔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

  6. 澄源正本
    ㄔㄥˊ ㄩㄢˊ ㄓㄥˋ ㄅㄣˇ
    chéng yuán zhèng bě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宋.魏了翁〈再辭免除權工部侍郎奏狀〉:「此正百官修輔,澄源正本之時,當養之以厚,不當導之以薄。」
    2. 《宋史.卷四二三.吳泳列傳》:「杜漸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7. 端本正源
    ㄉㄨㄢ ㄅㄣˇ ㄓㄥˋ ㄩㄢˊ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即「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列傳》:「端本正源者,雖不能無危,其危易持。」

  8. 端本澄源
    ㄉㄨㄢ ㄅㄣˇ ㄔㄥˊ ㄩㄢˊ
    duān běn chéng yuán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1. 《舊唐書.卷三七.五行志》:「誠願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滌瑕蕩穢。」
    2. 元.王惲〈克己齋記〉:「而公端本澄源之志,實有在於此。」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