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麻痺不仁]

麻痺不仁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麻痺不仁(麻木不仁)
注  音ㄇㄚˊ ㄅㄧˋ ㄅㄨˋ ㄖㄣˊ
漢語拼音má bì bù rén
釋  義義參「麻木不仁」。見「麻木不仁」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麻木不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並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在《黃帝內經素問》的〈痺論〉中記載痹症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意思是說:「痺症」,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溼等外邪侵襲後,氣血運行失常,因而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痠楚、麻木等的一種疾患。一般分成風寒濕痺和熱痺。風痺常導致關節疼痛;濕痺不只關節疼痛,嚴重的還會麻木失去知覺;熱痺會導致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種失去知覺的病狀,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