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
成 語 | 爾虞我詐 |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ěr yú wǒ zhà | |||||||||
釋 義 | 彼此互相詐騙。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後用「爾虞我詐」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鉤心鬥角」 | |||||||||
典故說明 | 春秋時,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宋國,包圍宋國的都城。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國一直無法攻下宋國。宋國城內糧食的供應也將近匱乏,又聽說楚國將要在宋國內建造房屋,打算長期屯兵,因此宋國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國因此派大夫華元進入楚營,請求退兵。華元在一天夜裡來到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中,威脅說:「我們宋國現在的情況,已經到了交換孩子來充飢,拿死人骨頭當柴火來煮飯的地步了,儘管如此,我們寧願戰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國對於楚國將會唯命是聽。」子反聽了也很驚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因此講和,並以華元為人質,盟約中明白地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不必對我猜忌。」說明兩國必須以誠信相待。後來「爾虞我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典源中的「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用的是倒裝句,它的語意其實是「我無詐爾,爾無虞我」,後來用其反意,而成為「爾虞我詐」這句成語。 |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使用類別用在「狡猾詭詐」的表述上。例句
| |||||||||
辨 識 | 近義成語明爭暗鬥、招搖撞騙、鉤心鬥角、變詐相角反義成語你謙我讓、肝膽相照、披肝瀝膽、相安無事、推心置腹、推誠相見、開誠布公、開誠相見、精誠團結、講信修睦「爾虞我詐」及「鉤心鬥角」都有彼此間相互爭鬥的意思。 「爾虞我詐」側重於互相欺騙;「鉤心鬥角」側重於暗中競鬥心機,設計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