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因材施教
注  音ㄧㄣ ㄘㄞˊ ㄐㄧㄠˋ
漢語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釋  義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語本《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
典  源《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
孔子1>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為政
典故說明孔子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從事教育工作,不但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張對後世影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質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門弟子三千,分列於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四科,程頤認為便是依其資質與能力而分,所以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程頤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後來「因材施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教育者必須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書  證
  1. 清.陳廷敬《日講四書解義.論語解義.卷五》:「此一章書是言因材施教之意也。孔子曰凡人資質有高下,學問有淺深。教人者,當觀其力量如何,不可以概施也。」
  2.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八.女教》:「將中國諸經、列傳、訓誡女子之書,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3.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六一.郡守田南山先生嵓》:「田嵓……講學於資壽寺,正以率物,因材施教。凡及門者,皆有造泉,士多爭師之。」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使用類別

用在「因人而育」的表述上。

例句

  1. 老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予以因材施教
  2. 孔子是歷史上最早實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3. 老師們應該因材施教,否則可能會扼殺許多學生的個別發展。
  4. 李老師實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種模式來塑造學生。
  5. 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質,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們的共同問題。
  6. 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興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應該要因材施教
  7. 小班教學的優點,是讓老師更可依據學生的資質能力來因材施教,給學生更多的成長空間。
辨  識

反義成語

一概而論
參考詞語
  1. 施教因材
    ㄐㄧㄠˋ ㄧㄣ ㄘㄞˊ
    shī jiào yīn cái
    猶「因材施教」。見「因材施教」條。

    1.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雍也》:「聖人之道,精粗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焉。」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