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異口同喙]

異口同喙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異口同喙(異口同聲)
注  音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yì kǒu tóng huì
釋  義義參「異口同聲」。見「異口同聲」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異口同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異口同聲」典源作「異人同辭」。《戰國策》為古代史學名著,原作者不詳,由漢朝劉向編訂而成,是記錄東周後期諸國爭戰,縱橫家為君王所擬定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之史書。《戰國策.齊策一》記載了秦軍借道韓、魏兩國去攻打齊國,齊威王因此派章子率兵應戰。當齊軍與秦軍紮營,互相對峙時,使者往來頻繁,於是章子便派部分軍士把徽章換成秦軍的樣子混入秦軍。此時齊國的探子回報説章子帶領齊軍入秦,齊威王聽了之後並沒有什麼反應。接著又有探子回報說章子率齊軍向秦軍投降,齊威王一樣也沒有什麼回應,這樣的狀況發生了好幾次,朝臣就問齊威王說:「不同的探子都一致地説章子敗降了,國君為何不派其他將領發兵擊殺他呢?」齊威王因為堅信章子的忠誠,所以回答説:「章子絕不會背叛我的,為何要派兵擊殺他呢!」過沒多久,就傳來齊軍大獲全勝的捷報。後來「異口同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眾人的說法或看法相同。「異口同聲」較早的書證如《抱朴子.內篇.道意》:「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於是疑惑,竟於莫敢。」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