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損人肥己]

損人肥己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回檢索結果列表
成  語損人肥己(損人利己)
注  音ㄙㄨㄣˇ ㄖㄣˊ ㄈㄟˊ ㄐㄧˇ
漢語拼音sǔn rén féi jǐ
釋  義義參「損人利己」。見「損人利己」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損人利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典源原或作「損人益己」。唐代陸象先,蘇州吳縣人。本名景初,是陸元方的兒子,少年時便有才識度量。曾擔任揚州參軍,後來被吏部侍郎吉頊拔擢為洛陽尉。唐玄宗先天二年(西元713年)時被外放到益州(今四川),擔任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在任時,一直都是以寬厚仁德來治理政務,但管理軍事的司馬官韋抱真則勸他要使用杖罰來建立自己的威望,否則底下的部屬可能會變得懈怠懶惰,無所畏懼。陸象先則表示治理政務依理而行即可,何必用嚴厲的刑罰來樹立自己的威望。損害別人而讓自己獲得好處,並不是講求仁愛寬恕者所該有的行為。後來「損人利己」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使別人蒙受損失而讓自己得到利益。其實這一語義,早在《戰國策》中就已經出現。《戰國策.燕策三》記載了一則古諺語:「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意思是仁厚的人,不以毀謗和危害他人,來獲得利益、成就名聲。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