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靡靡之音
Bopomofoㄇㄧˇ ㄇㄧˇ ㄧㄣ
Pinyinmǐ mǐ zhī yīn
Interpretation靡靡,頹廢淫蕩。「靡靡之音」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語本《韓非子.十過》。
△「亡國之音」、「桑間濮上
Allusion source《韓非子.十過》
奚謂好音?昔者衛靈公將之晉,至濮水之上,稅車而放馬,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乃召師涓而告之曰:「有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神,子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靜坐撫琴而寫之。師涓明日報曰:「臣得之矣,而未習也,請復一宿習之。」靈公曰:「諾。」因復留宿,明日而習之,遂去之晉。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臺,酒酣,靈公起曰:「有新聲,願請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師曠曰:「此師延1>之所作,與紂2>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3>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師涓鼓究之。

〔Annotation〕

  1. 師延:古代樂師,生卒年不詳。其樂可感天神,能聽眾國之樂審其興亡。商紂時被拘於陰宮,後周武王伐紂,師延自投於濮水。
  2. 紂:名辛,生卒年不詳。為帝乙的兒子,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史稱紂王。後因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3. 濮水:古水名,約在今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現已湮沒。
Allusion description「靡靡之音」原作「靡靡之樂」。韓非是戰國末期的韓國諸公子,他眼見韓國國力衰弱,竭力主張使用刑術法治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屢次上諫韓王,均不受重視,因而發憤著書,即成今日之〈韓非子〉,表達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十過〉一章在闡述君王如有十個重大過失之一,就足以亡國,其中一項就是沉溺於音樂享樂中,而忘了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好演奏給他聽。在奏樂過程中,有許多隻黑鶴聞聲飛來,與樂齊鳴、共舞,聽得晉平公龍心大悅,又問師曠是否還有更高亢的音樂?師曠說還有清角樂,平公又要求要聽,師曠說:「不行!這是黃帝與鬼神在泰山相會而作成的音樂,今陛下您德行不夠高,不可以聽,聽了恐怕會有災禍。」平公仍然執意要聽,師曠只好遵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宋.羅泌《路史後紀.卷一三下.疏仡紀.夏后下之下》:「廣優猱,戲奇偉,作東哥而操北里。大合桑林,驕溢妄行。於是群臣相持而唱於庭,靡靡之音,人以龜其必亡。」
  2. 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卷四.纂輯類》:「今觀《玉臺新詠》所錄,皆靡靡之音,正足推波助瀾,何區雅鄭?」
  3. 《聊齋志異.卷四.羅剎海市》:「馬即起舞,亦效白錦纏頭,作靡靡之音。」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Usage category

用在「頹靡之樂」的表述上。

Example

  1. 常聽靡靡之音,難免意志消沉,精神渙散。
  2. 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少聽為妙。
  3. 這首歌曲的內容實在不雅,可以稱為靡靡之音了。
  4. 這種音樂聽久了,令人有種頹喪的感覺,難怪有人稱它為靡靡之音
  5. 他寫的曲子有別於時下流行的靡靡之音,難怪一出唱片馬上就獲得廣大的迴響。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亡國之音鄭衛之音濮上之音

Antisense idiom

陽春白雪
Ref. words
  1. 靡靡之樂
    ㄇㄧˇ ㄇㄧˇ ㄩㄝˋ
    mǐ mǐ zhī yuè
    即「靡靡之音」。見「靡靡之音」條。

    1.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源)
    2. 《史記.卷三.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2. 靡靡之聲
    ㄇㄧˇ ㄇㄧˇ ㄕㄥ
    mǐ mǐ zhī shēng
    即「靡靡之音」。見「靡靡之音」條。

    1.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大進侏儒倡優,為爛漫之樂,設奇偉之戲,縱靡靡之聲。」
    2. 《南史.卷二.宋前廢帝本紀》:「事畢,將奏靡靡之聲,壽寂之懷刀直入,姜產之為副,諸姬迸逸,廢帝亦走。」

  3. 靡靡之響
    ㄇㄧˇ ㄇㄧˇ ㄒㄧㄤˇ
    mǐ mǐ zhī xiǎng
    即「靡靡之音」。見「靡靡之音」條。

    1. 明.沈寵綏《度曲須知.絃索題評》:「古曲聲情,雄勁悲激,今則盡是靡靡之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