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風吹草動]

風吹草動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風吹草動
注  音ㄈㄥ ㄔㄨㄟ ㄘㄠˇ ㄉㄨㄥˋ
漢語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
釋  義風吹起,草木搖動。比喻輕微的動靜變化。語或出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
典  源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引)
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屬逢天暗,雲陰靉。失路傍徨,山林摧滯。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號姓姓(狌狌),獸名狒狒。忽示(尔)心驚,拔劍即行。[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平王1>捉我,事未消寧〕,儻2>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3>,風吹草動,即便藏形〕。劍歌已了,更復前行。[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

〔注解〕

  1. 平王:?∼西元前516,春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居,一作子居,字棄疾,靈王之子。靈王死,詐殺兄公子比、子皙而自立。後恐國人作亂,故施惠於百姓。在位十三年,諡平。
  2. 儻:如果、假若。同「倘」。
  3. 飲氣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見「忍氣吞聲」。
典故說明在草原上,風只要輕輕掠過,草就會搖動,所以「風吹草動」一語可用來比喻輕微的動靜變化。使用此語比較早的文獻如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後來伍子胥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他更藉著救援蔡國的名義,出兵攻打楚國,並在佔領楚國郢都之後,命令士兵挖出平王的屍骨鞭笞,報了父兄被殺之仇。在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中,描寫伍子胥逃亡時,平王的追兵在後緊追不捨,他躲躲藏藏,心中十分驚懼,一旦被平王抓到,肯定會難逃一死,所以只要有一點點不對勁的動靜,他就會立刻藏身起來,等到確定沒有追兵後才繼續逃亡。後來「風吹草動」這句成語也多用在於驚懼的狀況中。
書  證
  1. 《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儻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源)
  2. 宋.謝良佐《上蔡先生語錄》卷上:「我自有命,若信不及,風吹草動,便生恐懼憂喜,枉做卻閒工夫,枉用卻閒心力。」
  3. 《水滸傳》第二四回:「嫂嫂休要這般不識羞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
  4. 《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卻說陳氏自從打發兒子去後,……已到十日之外,風吹草動,也認做兒子回來,急到門觀看。」
  5.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萬一後邊有些風吹草動,被人發覺,不要說道無顏面見令尊,傳將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
  6. 《鏡花緣》第五七回:「倘有絲毫風吹草動,管他甚麼天文課象,我們只好且同五弟並承志哥哥殺上長安,管教武氏寸草不留,他才知文家利害!」
用法說明一、

語義說明

風吹起,草木搖動。

使用類別

用在「風吹草木」的表述上。

例句

  1. 山坡上這片蘆葦花,風吹草動,煞是漂亮。
  2. 秋天的稻田,在一陣風吹草動後,掀起一波波金黃色的稻浪。

二、

語義說明

比喻輕微的動靜變化。

使用類別

用在「輕微變化」的表述上。

例句

  1. 你留在這裡繼續監視,一有風吹草動,就打電話通知我。
  2. 現在大家有如驚弓之鳥,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人心驚肉跳。
  3. 這幫歹徒警覺心很高,一有風吹草動,他們立即更換窩藏地點。
  4. 小羚羊一邊吃著草,一邊注意著四周環境,一點輕微地風吹草動,也會把牠嚇跑。

辨  識

近義成語

狗吠之警狗吠之驚

反義成語

風平浪靜驚天動地
參考詞語
  1. 風驚草動
    ㄈㄥ ㄐㄧㄥ ㄘㄠˇ ㄉㄨㄥˋ
    fēng jīng cǎo dòng
    即「風吹草動」。見「風吹草動」條。

    1. 宋.黃庭堅〈南柯子.萬里滄江月〉詞:「萬里滄江月,波清說向誰。頂門須更下金槌。祗恐風驚草動、又生疑。」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