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處心積慮]

處心積慮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處心積慮
注  音ㄔㄨˇ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漢語拼音chǔ xīn jī lǜ
釋  義千方百慮,蓄意已久。語出《穀梁傳.隱公元年》。
挖空心思
典  源《穀梁傳.隱公元年》
【經】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傳】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1>?甚2>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解〕

  1. 鄭伯:鄭莊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
  2. 甚:勝、超過。
典故說明《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段史料是記載春秋時期,鄭伯即位,把都城超過國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給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佔領西鄙和北鄙,到後來段企圖謀反,想強奪王位,母親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書  證
  1. 《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源)
  2. 唐.柳宗元〈駁復讎議〉:「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處心積慮,以衝讎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
  3. 宋.曾鞏〈太祖皇帝總敘〉:「蓋太祖之於受命,非如前世之君,圖眾以智,圖柄以力,其處心積慮,非一夕一日,在於取天下也。」
  4.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二一:「殺傷之中,自有兩等,輕重不同。其處心積慮、巧詐百端、掩人不備者,則謂之謀。」
  5. 《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大少爺見老人家有這許多銀子,……總想偷老頭子一票,方才稱心。如此者處心積慮,已非一日。」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使用類別

用在「費盡心思」的表述上。

例句

  1. 敵人正處心積慮地想分化我們,我們千萬別中計。
  2. 處心積慮地想併吞對方公司,擴充自己的實力。
  3. 他一直處心積慮,想多攢一點錢,早點兒自立門戶。
  4. 沒想到你們這麼不長進,老是處心積慮地想要分家產。
  5. 自從那女人進入家門後,整天處心積慮地想圖謀我們家的財產。
  6. 早知道他們根本無意於這些遺產,我也不必如此處心積慮地處處防範。
  7. 他對那家公司的經營權處心積慮已久,此次不惜花費重金,似乎勢在必得。
  8. 他為了謀取龐大家產,這些年來一直是處心積慮,從來都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
  9. 王媽媽悠悠地說:「我處心積慮地把幾個兒子拉拔長大,無非是想圖個老年的依靠,沒想到沒有一個成材的。」
辨  識

近義成語

千方百計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想方設法

反義成語

無所用心

「處心積慮」及「挖空心思」都有極度用心的意思。
「處心積慮」側重於費時蓄意謀劃,或帶貶義;「挖空心思」側重於極力思考,無貶義。
處心積慮挖空心思例句
他∼地想併吞對方公司,擴充自己的實力。
這是我∼才寫出來的文章,你要認為不好,我也沒轍了。

參考詞語
  1. 措心積慮
    ㄘㄨㄛˋ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cuò xīn jī lǜ
    即「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1.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應世》:「措心積慮,甘心為小人而不以為病,茲非惑歟!」
    2. 明.宋濂〈用明禪師文集序〉:「有識之士疑之,則以謂潛師游方之外者也,其措心積慮皆與吾道殊,初不可以強而同。」

  2. 潛心積慮
    ㄑㄧㄢˊ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qián xīn jī lǜ
    猶「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1.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五》:「學者須是潛心積慮,優游涵養,使之自得。」

  3. 苦心積慮
    ㄎㄨˇ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kǔ xīn jī lǜ
    猶「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1. 明.張居正〈荅(答)總憲孫華山書〉:「僕數年圖畫邊事,苦心積慮,冒險涉嫌,惟公知之。」

  4. 設心積慮
    ㄕㄜˋ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shè xīn jī lǜ
    即「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1. 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賊臣遷都》:「曹操迎天子都許,卒覆劉氏;魏唐之祚,竟為高朱所傾,凶盜設心積慮,由來一揆也。」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