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隔靴抓痒]

隔靴抓痒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隔靴抓痒(隔靴搔癢)
注  音ㄍㄜˊ ㄒㄩㄝ ㄓㄨㄚ ㄧㄤˇ
漢語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
釋  義義參「隔靴搔癢」。見「隔靴搔癢」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1>
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初開堂,有僧問:「威音王已後,次第相承,未審師今一會法嗣何方?」師曰:「象骨舉手,龍谿點頭。」問:「圓明2>湛寂3>非師旨,學人因底卻不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4>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
  2. 圓明:佛教用語,指澈底領悟。
  3. 湛寂:佛教用語,其義有二
  4. 恁麼:這麼、如此。恁,音ㄖㄣˋ

〔參考資料〕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據《歷代詩話》引)
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書  證
  1. 《續傳燈錄.卷一二.安福子勝禪師》:「若也揚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參考詞語隔靴搔癢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gé xuē sāo yǎ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