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若罔聞
成 語 | 置若罔聞 |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ruò wǎng wén | |||||||||
釋 義 | 置,放著。罔,沒有。「置若罔聞」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語或出明.朱國幀《湧幢小品.卷九.閣臣相搆》。 △「置之不理」 | |||||||||
典故說明 | 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妖書」事件,禍連諸多朝中大臣,驚動全國上下。當時神宗已立長子為太子,即日後的光宗。而極為受寵的鄭貴妃連生三子,有人便寫了一篇文章,說鄭貴妃謀立己子,並直指皇帝將來會改立太子。由於內容均為胡亂推測之語,時稱之為「妖書」。神宗看了非常生氣,下令錦衣衛查辦,要找出寫這篇文章的人,處以極刑。一時間,傾朝都籠罩於妖書的陰影下,許多大臣因此受到牽連。當時的大學士沈一貫素與禮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貫的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罔聞」,不加理會,甚至利用情勢順水推舟,讓這件事擴大,連累許多無辜的人。後來「置若罔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 |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使用類別用在「聽而不聞」的表述上。例句
| |||||||||
辨 識 | 近義成語充耳不聞、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反義成語言聽計從、銘記在心「置若罔聞」及「置之不理」都有不予理會的意思。 「置若罔聞」強調明明聽到了,卻未能做出應有的反應;「置之不理」語義較廣,亦可表示把事情擱在一旁不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