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恐後爭先]

恐後爭先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恐後爭先(爭先恐後)
注  音ㄎㄨㄥˇ ㄏㄡˋ ㄓㄥ ㄒㄧㄢ
漢語拼音kǒng hòu zhēng xiān
釋  義義參「爭先恐後」。見「爭先恐後」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爭先恐後」之典源,提供參考。
  1. 「爭先」:《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1>、楚2>爭先3>。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4>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

    〔注解〕

    1.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
    4. 狎:音ㄒㄧㄚˊ,更也,交換。
  2. 「恐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璽韍2>,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戒焉。

    〔注解〕

    1. 厥角稽首:叩頭時,以額頭觸地,即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稽,音ㄑㄧˇ
    2. 璽韍:整組印璽。韍,音ㄈㄨˊ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爭先恐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 「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書  證
  1.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況且他跑的又一點沒有規矩,不似上海只靠左邊走,便沒有碰撞之虞;他卻橫衝直撞,恐後爭先。」
參考詞語爭先恐後
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ㄥˇ ㄏㄡˋ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