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一目十行
注  音 ㄇㄨˋ ˊ ㄏㄤˊ (變) ˊ ㄇㄨˋ ˊ ㄏㄤˊ
漢語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變) yí mù shí háng
釋  義一次可同時閱讀十行文字。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語或本漢.孔融〈汝潁優劣論〉。
典  源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
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
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歎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鬢如畫,眄睞則目光燭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博綜儒書,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親庶務,歷試蕃政,所在有稱。
《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初,孝瑜養於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將誅楊愔等,孝瑜預其謀。及武成即位,禮遇特隆。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盃,勸汝於鄴酌兩盃。」其親愛如此。孝瑜容貌魁偉,精彩雄毅,謙慎寬厚,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典故說明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書  證
  1. 宋.劉克莊〈雜記六言〉詩五首之二:「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2. 《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
  3. 《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那先生是位老儒,見他一目十行,到口成誦,到十一二歲,便把經書念完,大是穎悟,便叫他隨了哥哥,聽著講書。」
  4. 《紅樓夢》第二三回:「林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麼?』」
  5. 《蕩寇志》第三三回:「原來溶夫姓徐名和,自幼穎悟異常,一目十行,到十五六歲時,就博古通今,凡一切天文地理,禮樂術數之書,無不精究。」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閱讀速度很快。

使用類別

用在「閱讀迅速」的表述上。

例句

  1. 聽說學過速讀的人,看書可以一目十行
  2. 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則是需要字字精讀。
  3. 總編輯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
  4. 速讀就是在訓練一目十行的能力,可以讓你很快就看完一本書。
  5. 這電視字幕閃得這麼快,除非我能一目十行,否則怎能看得清楚?
  6. 別以為他可以一目十行,他只是先把公事作一個粗略的分類罷了,並未細看。
參考詞語
  1. 一目五行
    ㄇㄨˋ ˇ ㄏㄤˊ (變) ˊ ㄇㄨˋ ˇ ㄏㄤˊ
    yī mù wǔ háng (變) yí mù wǔ háng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石門文字禪.卷二.贈黃得運神童》:「君初髮齊眉,玉頰照秋光。誦詩巨萬紙,一目俱五行。」
    2. 《元史.卷一八二.許有壬列傳》:「有壬幼穎悟,讀書一目五行,嘗閱衡州〈淨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覽輒背誦無遺。」

  2. 一目數行
    ㄇㄨˋ ㄕㄨˋ ㄏㄤˊ (變) ˊ ㄇㄨˋ ㄕㄨˋ ㄏㄤˊ
    yī mù shù háng (變) yí mù shù háng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元.耶律楚材〈用前韻感事〉詩二首之二:「利器深藏人未知,豐城埋沒神光寂。讀書一目下數行,金石其心學王常。」

  3. 七行俱下
    ㄑㄧ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qī háng jù xià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南朝梁.裴子野〈雕蟲論序〉:「宋明帝博好文章,才思朗捷,常讀書奏,號稱七行俱下。」

  4. 五行並下
    ˇ ㄏㄤˊ ㄅㄧㄥˋ ㄒㄧㄚˋ
    wǔ háng bìng xià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應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5. 五行俱下
    ˇ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wǔ háng jù xià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汝南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者也。」(源)
    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之已盡一紙。」

  6. 十行一目
    ˊ ㄏㄤˊ ㄇㄨˋ (變) ˊ ㄏㄤˊ ˊ ㄇㄨˋ
    shí háng yī mù (變) shí háng yí mù
    即「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元.方回〈癸巳元日年六十七〉詩:「百歲三分新過二,十行一目舊無雙。」

  7. 十行俱下
    ˊ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shí háng jù xià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唐舒孝瑜》:「孝瑜容貌魁偉,精彩雄毅,謙慎寬厚,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2.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一二.談藝二.反錦》:「松字瀛涯,博學好古,讀書十行俱下。」

  8. 數行並下
    ㄕㄨˋ ㄏㄤˊ ㄅㄧㄥˋ ㄒㄧㄚˋ
    shù háng bìng xià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梁書.卷八.昭明太子列傳》:「太子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

  9. 目下十行
    ㄇㄨˋ ㄒㄧㄚˋ ˊ ㄏㄤˊ
    mù xià shí háng
    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1.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臨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書窮萬卷。」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