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改張易調]

改張易調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改張易調(改弦更張)
注  音ㄍㄞˇ ㄓㄤ ˋ ㄉㄧㄠˋ
漢語拼音gǎi zhāng yì diào
釋  義義參「改弦更張」。見「改弦更張」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後來「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