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悅目賞心]

悅目賞心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悅目賞心(賞心悅目)
注  音ㄩㄝˋ ㄇㄨˋ ㄕㄤˇ ㄒㄧㄣ
漢語拼音yuè mù shǎng xīn
釋  義義參「賞心悅目」。見「賞心悅目」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賞心悅目」之典源,提供參考。
  1. 「賞心」: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據《文選.卷三○.詩.雜擬上》引)
    建安1>末,余時在鄴宮2>,朝遊夕讌3>,究歡愉之極。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古來此娛,書籍未見,何者?楚襄王時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時有鄒、枚、嚴、馬,遊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漢武帝徐樂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將,庶必賢於今日爾。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撰文懷人,感往增愴。

    〔注解〕

    1. 建安:東漢獻帝的年號。
    2. 鄴宮:鄴郡的行宮。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鄴,春秋齊邑,三國魏置鄴郡,位於今河南臨漳縣西四十里。
    3. 讌:音ㄧㄢˋ,同「醼」,宴飲。
  2. 「悅目」: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
    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賞心悅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賞心悅目」係由「賞心」及「悅目」二語組合而成。 「賞心」見於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并序〉。謝靈運(西元385∼433),是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在〈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的序中,謝靈運提到建安末年時,他在鄴下與文人交遊飲宴的情形。謝靈運認為:美好的時光、宜人的景色、愉悅的心情、歡樂的事情,這四種世間樂事一向最難同時具備,但是能和許多優秀的文人一起唱和應酬,這四者便同時都享受到了。 「悅目」一詞見於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劉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最早的分類目錄專著。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說苑》共二十卷,所錄皆軼聞瑣事,分類纂輯先秦到漢代歷史故事,雜以議論,大都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成敗之理,以為鑒戒。在典源引文中,劉向認為:衣服容貌是用來愉悅眼目,談吐應對是用來愉悅耳朵,嗜好行為是用來愉悅心志。所以一個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會愉悅;談吐得體,人民的耳朵就會愉悅;實行仁義,去除不仁的行為,人民的心志就會愉悅。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賞心悅目」,用來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樂舒暢。
書  證
  1.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答野節書二八首之一》:「況復園禽庭柯,清風明月,悅目賞心,足以自怡乎。」
  2. 《醉醒石》第一回:「一祥行至城中,悅目賞心。心下自忖道:起文納監,便要坐監,不得快意遊玩,不如尋個下處遊玩幾日,再作區處。」
參考詞語賞心悅目
ㄕㄤˇ ㄒㄧㄣ ㄩㄝˋ ㄇㄨˋ
shǎng xīn yuè mù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