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悅目賞心]

悅目賞心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悅目賞心(賞心悅目)
注  音ㄩㄝˋ ㄇㄨˋ ㄕㄤˇ ㄒㄧㄣ
漢語拼音yuè mù shǎng xīn
釋  義義參「賞心悅目」。見「賞心悅目」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賞心悅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賞心悅目」係由「賞心」及「悅目」二語組合而成。 「賞心」見於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并序〉。謝靈運(西元385∼433),是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在〈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的序中,謝靈運提到建安末年時,他在鄴下與文人交遊飲宴的情形。謝靈運認為:美好的時光、宜人的景色、愉悅的心情、歡樂的事情,這四種世間樂事一向最難同時具備,但是能和許多優秀的文人一起唱和應酬,這四者便同時都享受到了。 「悅目」一詞見於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劉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最早的分類目錄專著。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說苑》共二十卷,所錄皆軼聞瑣事,分類纂輯先秦到漢代歷史故事,雜以議論,大都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成敗之理,以為鑒戒。在典源引文中,劉向認為:衣服容貌是用來愉悅眼目,談吐應對是用來愉悅耳朵,嗜好行為是用來愉悅心志。所以一個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會愉悅;談吐得體,人民的耳朵就會愉悅;實行仁義,去除不仁的行為,人民的心志就會愉悅。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賞心悅目」,用來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樂舒暢。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