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不可當
成 語 | 鋒不可當(銳不可當)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fēng bù kě dǎng |
釋 義 | 義參「銳不可當」。見「銳不可當」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銳不可當」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廣武君李左車1>說成安君2>曰:「聞漢將韓信3>涉西河4>,虜魏王5>,禽6>夏說7>,新喋血8>閼與,今乃輔以張耳9>,議欲下趙10>,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11>,樵蘇後爨,師不宿飽12>。今井陘13>之道,車不得方軌14>,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15>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閒道16>絕其輜重17>;足下深溝高壘18>,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注解〕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銳不可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糧草輸送若是有所遲延,將是其最大的弱點。由於井陘口道路狹隘,車馬不能並行,因此補給的輜重車輛必定落於大軍之後。因此,李左車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三萬人馬從小徑奇襲漢軍補給部隊,斷其糧道,這樣韓信必被趙軍打敗。但是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最後終被韓信用計所敗,斬於泜水之上。「銳不可當」這個成語,或許就從這裡的「其鋒不可當」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無法阻擋的威猛氣勢。出現「銳不可當」的書證如《宋史.卷三二六.侍其曙列傳》:「契丹主曰:『其鋒銳不可當。』遂引眾去。」 |
書 證 |
|
參考詞語 | 銳不可當 ruì bù kě d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