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罪逆不道]

罪逆不道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罪逆不道(大逆不道)
注  音ㄗㄨㄟˋ ㄋㄧˋ ㄅㄨˋ ㄉㄠˋ (變) ㄗㄨㄟˋ ㄋㄧˋ ㄅㄨˊ ㄉㄠˋ
漢語拼音zuì nì bù dào (變) zuì nì bú dào
釋  義義參「大逆不道」。見「大逆不道」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
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2>,北面3>事之。今項羽4>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八.宣帝紀》。
  2. 義帝:指楚懷王。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
  3.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稱臣子。
  4.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乃自刎於烏江。

〔參考資料〕

《漢書.卷八.宣帝紀》
十二月,平通侯(陽)〔楊〕惲坐前為光祿勳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書  證
  1. 《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又盛毀灌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
參考詞語大逆不道
ㄉㄚˋ ㄋㄧˋ ㄅㄨˋ ㄉㄠˋ (變) ㄉㄚˋ ㄋㄧˋ ㄅㄨˊ ㄉㄠˋ
dà nì bù dào (變) dà nì bú dào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