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蟠龍踞虎]

蟠龍踞虎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蟠龍踞虎(龍蟠虎踞)
注  音ㄆㄢˊ ㄌㄨㄥˊ ㄐㄩˋ ㄏㄨˇ
漢語拼音pán lóng jù hǔ
釋  義義參「龍蟠虎踞」。見「龍蟠虎踞」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龍蟠虎踞」之典源,提供參考。
《西京雜記》卷六1>
魯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為賦曰:「麗木離披2>,生彼高崖,……巧匠不識,王子見知,乃命班爾,載斧伐斯。隱3>若天崩,豁4>如地裂,華葉分披,條枝摧折。既剝既刊5>,見其文章6>,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7>集鳳翔。青緺紫綬,環璧珪璋;重山累嶂,連波疊浪。奔電屯雲,薄霧濃雰,麚宗驥旅,雞族雉群,蠋繡鴦錦,蓮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質參玉而無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張勃《吳錄》(據《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州郡部二.敘京都下》引)。
  2. 離披:零落分散的樣子。
  3. 隱:通「殷」,狀聲詞。指打雷的聲音。
  4. 豁:狀聲詞。指發出像地裂一般的聲音。
  5. 刊:削去、砍除。
  6. 文章:斑斕美麗的花紋。
  7. 鸞:音ㄌㄨㄢˊ,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

〔參考資料〕

晉.張勃《吳錄》(據《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州郡部二.敘京都下》引)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歎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龍蟠虎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龍蟠虎踞」典源作「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形容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著。漢朝時的魯恭王得到一塊文木,中山王劉勝替這塊文木寫了一篇〈文木賦〉,用「龍蟠虎踞」來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又根據晉朝張勃《吳錄》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曾經派遣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諸葛亮到了南京後,看到那裡的地勢,東邊有座像巨龍盤曲的鍾山,西邊是像猛虎蹲坐的石頭城,地勢雄偉險要。他稱讚南京是:「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後世常用「龍蟠虎踞」這句成語來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書  證
  1. 宋.曾寓軒〈沁園春.運在東南〉詞:「運在東南,千古金陵,帝王舊州。看地雄江左,蟠龍踞虎,事專閫外,緩帶輕裘。」
  2. 宋.秦觀〈遊湯泉記〉:「是日風曀,望建業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
參考詞語龍蟠虎踞
ㄌㄨㄥˊ ㄆㄢˊ ㄏㄨˇ ㄐㄩˋ
lóng pán hǔ jù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