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生吞活剝]

生吞活剝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生吞活剝
注  音ㄕㄥ ㄊㄨㄣ ㄏㄨㄛˊ ㄅㄛ
漢語拼音shēng tūn huó bō
釋  義喜歡剽竊名士詩文,而遭人譏諷。語本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三.諧謔》。後用「生吞活剝」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亦用於不加烹煮而食。
囫圇吞棗
典  源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三.諧謔》
李義府1>嘗賦詩曰:「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2>歸。」有棗強尉3>張懷慶4>,好偷名士文章,乃為詩曰:「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人謂之諺曰:「活剝王昌齡5>,生吞郭正一6>。」

〔注解〕

  1. 李義府:西元614∼666,唐瀛州饒陽人。面貌和善,與人言時常帶微笑,而內心奸險易妒,時號「笑中刀」。官至吏部尚書,後以罪流放雋州而死。
  2. 洛川:洛水,流經洛陽縣,注入黃河。
  3. 棗強尉:棗強縣尉。棗強,棗強縣,當地棗木茂盛,故名。故城在今河北棗強縣東南。尉,古代主軍事及捕盜之官。
  4. 張懷慶: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棗強縣尉。
  5. 王昌齡:?∼西元756,字少伯,唐京兆人。開元進士,曾為龍驃尉,世稱王龍驃。工詩,尤善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魄雄偉,手法細膩。
  6. 郭正一:?∼西元689,唐定州鼓城人。高宗時,任中書侍郎,執政頗久,正一以文辭見稱,又明習故事,是以當時文辭詔敕多出其手。武后時曾為陝州刺史,後為周興誣構而死。
典故說明「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那時有棗強縣尉張懷慶,向來喜歡剽竊名士詩文,他就在這首詩的每一句前面,分別添加上「生情」、「出意」、「照鏡」、「時來」,變成:「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當成自己的詩作。雖然說詩歌的創作免不了會有重複或雷同的字句出現,但張懷慶這種直接照抄的情形卻引起人們的不滿。由於王昌齡的詩句和郭正一的文辭在當時也經常被模仿、剽竊,因此人們便用「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來譏諷張懷慶的抄襲行徑。後來「生吞活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
書  證
  1. 明.徐渭〈奉師季先生書〉其二:「大約謂先儒若文公(朱熹)者,著釋速成,兼欲盡窺諸子百氏之奧,是以冰解理順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剝之弊亦有,此正後儒之所宜深戒者。」
  2. 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三齣:「又有一樣,把別人的文字取了自己高名,那前輩受他生吞活剝的怎麼處?」
  3. 清.錢謙益〈曾房仲詩敘〉:「夫(李)獻吉之學杜所以自誤誤人者,以其生吞活剝,本不知杜,而曰必如是乃為杜也。」
  4. 清.黃宗羲〈壽李杲堂五十序〉:「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為古文詞者,聚歛拆洗,生吞活剝,大言以為利祿之媒。」
  5.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筍矣。」
用法說明一、

語義說明

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學習敷衍」的表述上。

例句

  1. 學習外國長處要考慮國情,生吞活剝地套用是不行的。
  2. 我哪懂什麼叫資料庫處理系統?我是生吞活剝地硬學。
  3. 這部電影的情節,根本就是把外國作品生吞活剝地抄襲過來。
  4. 這種生吞活剝式的學習方法,到底會有多少效果,值得大家考慮。
  5. 這文章太難,我又沒時間好好研讀,只好生吞活剝先死記下來再說。
  6. 學寫文章,固然可以仿名家寫作的手法,但可不能生吞活剝,否則就難有自己風格了。

二、

語義說明

不加烹煮而生食。

使用類別

用在「飲食方式」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發起脾氣真可怕,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一般。
  2. 這堆海鮮都是要生吃的,等一下大家就生吞活剝大啖一場。

辨  識

近義成語

不求甚解生搬硬套囫圇吞棗

反義成語

融會貫通
參考詞語
  1. 活剝生吞
    ㄏㄨㄛˊ ㄅㄛ ㄕㄥ ㄊㄨㄣ
    huó bō shēng tūn
    即「生吞活剝」。見「生吞活剝」條。

    1. 明.胡應麟《詩籔.外編四.唐下》:「紹威慕羅隱,自名其集曰《偷江東》,皆可笑,然律之活剝生吞,猶為愈也。」
    2. 清.王士禛《五代詩話.卷三.江為》:「『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非江為詩乎?林君復易『疏暗』二字,竟成千古名句,所云一字之師,與活剝生吞者有別也。」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