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李戴張帽]

李戴張帽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李戴張帽(張冠李戴)
注  音ㄌㄧˇ ㄉㄞˋ ㄓㄤ ㄇㄠˋ
漢語拼音lǐ dài zhāng mào
釋  義義參「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錢希言《戲瑕.卷三.張公喫酒李公醉》1>
唐武后時,有「張公喫酒李公醉」之謠。張公謂易之,昌宗兄弟也,李公謂中宗也,此即「薛王沈醉壽王醒」之意。一日士人有犯夜而非其罪者,舉此為辭,官遂命賦其事。士人援筆立搆數言,主者笑而釋之。此語流傳至宋,則宗門老宿,無不拈出來作對答人底話頭,味之卻真有不可思議道理在。其時又有「張公帽兒李公戴」,至今相傳又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之諺,疑亦是此意耳。後世行市語有「張三李四」,皆非漫然無本。「魯酒薄,邯鄲圍」「罪生甲,旤歸乙」,事機莫測,曷足怪乎!諸老先生乃謂皆是亂說,然則聖人何以擇言於芻蕘。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

〔參考資料〕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
諺云:「張公帽棳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以戴之,于長隱君乃岸幘而褻禮,木子居士反峨冠而壯儀。」亦可謂善謔者。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高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認錯對象或弄錯事情。
書  證
  1. 明.劉效祖〈黃鶯兒.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著張三帽,歪行貨當高,假東西說好。」
參考詞語張冠李戴
ㄓㄤ ㄍㄨㄢ ㄌㄧˇ ㄉㄞˋ
zhāng guān lǐ dài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