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盲人摸象 |
注 音 | ㄇㄤˊ ㄖㄣˊ ㄇㄛ ㄒㄧㄤˋ |
漢語拼音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釋 義 | 盲者以各自所摸大象身體的不同部位來形容象。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典出《大般涅槃經》卷三○。
△「眾盲模象」 |
典 源 | 《大般涅槃經》卷三○
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注解〕
- 爾時:那個時候。
- 敕:音ㄔˋ,命令。
- 示竟:展示完畢。
- 萊茯根:蘿蔔。萊茯,同「蘆菔」。
- 木臼:木製的臼。
|
典故說明 | 佛經中常用譬喻來解釋佛理。如《大般涅槃經》中為解釋一般人各自解說佛性,都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有如古代有一個國王,要大臣召聚盲人來摸大象,摸完之後,問每個盲人他們認為大象長什麼樣子,摸到象牙的人說「象長得跟蘿蔔一樣」,摸到象耳朵的人說「象長得跟畚箕一樣」,摸到象頭的人說「象長得跟石頭一樣」,摸到象鼻的人說「象長得跟杵一樣」,摸到腳的人說「象長得跟木製的臼一樣」,摸到背的人說「象長得跟張床一樣」,摸到肚子的人說「象長得像個甕一樣」,因著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若是有人執著於某些行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就像摸象的盲人一樣,只看到了佛性的一部分,就執著於自己所認知的部分,甚者非議別人看到並非真正的佛性,這樣反而迷失了觀照佛性本質的能力。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盲人摸象」,用來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
書 證 |
- 宋.葛勝仲〈十八羅漢贊.一尊者乘六牙象沙彌一人執手爐其前〉:「盲人摸象,臆說據指。堂堂應儀,示汝全體。」
- 明.張岱〈大易用序〉:「盲人摸象,得耳者謂象如簸箕,得牙者謂象如槊,得鼻者謂象如杵,隨摸所名,都非真象。」
- 明.周宗建《論語商.卷上.鄉黨第.鄉黨篇》:「若拈著一相,隨擬一法,正是盲人摸象、痴兒認指。」
- 清.朱彝尊《經義考.卷一一四.詩.袁氏毛詩或問》:「仁〈自序〉曰:「朱元晦於《詩》,盡去孔門序說,而以意自為之解。盲人摸象,豈不揣其一端,然而去象遠矣。」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唐有孫愐之《唐韻》、守溫之三十六字母、何人之四呼……四呼如盲人摸象,僅得一肢,以為全體,而所得者是真非贗。」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使用類別用在「見解片面」的表述上。
例句
- 對事情只片面了解就下判斷,不等於盲人摸象嗎?
- 認識一種新事物的初期,難免會有盲人摸象般的臆測。
- 像你這樣東一點、西一點地讀書方法,好比盲人摸象,難以融會貫通。
- 大家對這個新領域實在都不太了解,於是各說各話,好像在盲人摸象。
- 自古以來,天文學家對宇宙的解說,往往好像盲人摸象一樣,多所臆測。
- 這個問題不如想像的簡單,如果勉強解釋,得小心犯了盲人摸象的錯誤。
- 他如果堅持自己以偏概全的見解,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怎能得到正確的認識。
|
參考詞語 | - 三盲摸象
ㄙㄢ ㄇㄤˊ ㄇㄛ ㄒㄧㄤˋ
sān máng mō xiàng
猶「盲人摸象」。見「盲人摸象」條。
- 《弘明集.卷八.南朝宋.釋僧順.釋三破論》:「或有三盲摸象,得象耳者,爭云象如簸箕;得象鼻者,爭云象如舂杵。雖獲象一方,終不得全象之實。」
- 摸象眾盲
ㄇㄛ ㄒㄧㄤˋ ㄓㄨㄥˋ ㄇㄤˊ
mō xiàng zhòng máng
指摸象身體的眾多盲者。見「盲人摸象」條。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二六.魏府興化存獎禪師》:「紫羅帳裡撒真珠,密意師丞會也無。摸象眾盲徒亂說,當臺古鏡見差殊。」
- 盲人說象
ㄇㄤˊ ㄖㄣˊ ㄕㄨㄛ ㄒㄧㄤˋ
máng rén shuō xiàng
即「盲人摸象」。見「盲人摸象」條。
- 元.黃溍〈書袁通甫詩後〉:「吾儕碌碌,從俗浮沈,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眾盲摸象
ㄓㄨㄥˋ ㄇㄤˊ ㄇㄛ ㄒㄧㄤˋ
zhòng máng mō xiàng
即「盲人摸象」。見「盲人摸象」條。
- 《景德傳燈錄.卷二四.襄州清谿山洪進禪師》:「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