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良莠不齊]

良莠不齊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良莠不齊
注  音ㄌㄧㄤˊ ㄧㄡˋ ㄅㄨˋ ㄑㄧˊ
漢語拼音liáng yòu bù qí
釋  義良,指禾苗。莠,惡草,俗稱狗尾草,葉與禾苗相似,難以辨認。「良莠不齊」,謂好壞參差,素質不一。語或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
參差不齊
典  源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
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諱: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典故說明「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書  證
  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源)
  2. 《鏡花緣》第六八回:「第此時臣國西宮之患雖除,無如族人甚眾,良莠不齊,每每心懷異志,禍起蕭牆。」
  3.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無如眾生賢愚不等,也就如五穀良莠不齊,見國家承平日久,法令從寬,人心就未免有些靜極思動。」
  4. 《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各省候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類,良莠不齊。」
  5. 《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辦團之舉,始則合一鄉為一團,繼則聯眾團為一練,地廣人多,良莠不齊,不肖團長有跋扈情形,承辦團練紳士又不能杜漸防微,隨時舉發,致有尾大不掉之勢。」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使用類別

用在「好壞參雜」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些法拍物品的品質良莠不齊,要小心挑選。
  2. 臨時募來的人力,必然良莠不齊,得加強管理才行。
  3. 這些街頭畫家水準良莠不齊,找他們畫畫時,得多作觀察。
  4. 一樣米養百樣人,所以人有好有壞,良莠不齊是正常的現象。
  5. 學生程度良莠不齊,老師不宜等而觀之,宜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來教導。
  6. 近幾年,國內出版了許多兒童百科全書,良莠不齊,整體來看還算差強人意。
辨  識

近義成語

參差不齊龍蛇混雜

形音辨誤

莠,音|ㄡˋ,雜草。不可讀成ㄒ|ㄡˋ

「良莠不齊」及「參差不齊」都有不整齊的意思。
「良莠不齊」專用於好壞不一的不整齊;「參差不齊」適用範圍較廣,可用於大小、長短、程度等的不整齊。
良莠不齊參差不齊例句
這些法拍物品的品質∼,要小心挑選。
大家要把字寫工整,不要大大小小∼。

參考詞語
  1. 良莠不一
    ㄌㄧㄤˊ ㄧㄡˋ ㄅㄨˋ
    liáng yòu bù yī
    猶「良莠不齊」。見「良莠不齊」條。

    1. 《清史稿.卷二八四.覺羅滿保列傳》:「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燒灰為業,良莠不一。」

  2. 良莠不分
    ㄌㄧㄤˊ ㄧㄡˋ ㄅㄨˋ ㄈㄣ
    liáng yòu bù fēn
    猶「良莠不齊」。見「良莠不齊」條。

    1. 《清史稿.卷三七六.吳傑列傳》:「馭夷長策,當先剿後撫。未剿遽撫,良莠不分。」

  3. 良莠淆雜
    ㄌㄧㄤˊ ㄧㄡˋ ㄧㄠˊ ㄗㄚˊ
    liáng yòu yáo zá
    猶「良莠不齊」。見「良莠不齊」條。

    1. 《清史稿.卷二六七.蕭永藻列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