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奮不顧生]

奮不顧生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奮不顧生(奮不顧身)
注  音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ㄥ (變) ㄈㄣˋ ㄅㄨˊ ㄍㄨˋ ㄕㄥ
漢語拼音fèn bù gù shēng (變) fèn bú gù shēng
釋  義義參「奮不顧身」。見「奮不顧身」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引)
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僕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殷勤之歡,然僕1>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2>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3>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

〔注解〕

  1. 僕:自謙之詞。
  2. 恭儉:恭敬。
  3. 徇:音ㄒㄩㄣˋ,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殉」。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奮不顧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奮不顧身」是指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出自於《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但見他「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認為李陵孝順、講信用、有義氣,對下人也很好,並且出生入死,為國家的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書  證
  1. 《舊唐書.卷一四一.田弘正列傳》:「惟忠與孝,天與臣心,常思奮不顧生,以身殉國,無由上達,私自感傷。」
參考詞語奮不顧身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變) ㄈㄣˋ ㄅㄨˊ ㄍㄨˋ ㄕㄣ
fèn bù gù shēn (變) fèn bú gù shē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