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一揮而成]

一揮而成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一揮而成(一揮而就)
注  音 ㄏㄨㄟ ˊ ㄔㄥˊ (變) ˋ ㄏㄨㄟ ˊ ㄔㄥˊ
漢語拼音yī huī ér chéng (變) yì huī ér chéng
釋  義義參「一揮而就」。見「一揮而就」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一揮而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故可知,王璘確實是有出口成章、下筆千言的才情。後來「一揮而就」這句成語,就從《摭言》中「縱筆一揮,斯復十餘篇矣」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後則不限於寫作文章,可泛用於書畫方面。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