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草除根
成 語 | 翦草除根(斬草除根)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jiǎn cǎo chú gēn |
釋 義 | 義參「斬草除根」。見「斬草除根」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隱公六年》 〔注解〕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
書 證 |
|
參考詞語 | 斬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