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居安思危 |
Bopomofo | ㄐㄩ ㄢ ㄙ ㄨㄟˊ |
Pinyin | jū ān sī wéi |
Interpretation | 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語出《左傳.襄公十一年》所引之《書》。 |
Allusion source | 《左傳.襄公十一年》
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辭曰:「夫和戎狄,國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諸侯無慝,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詩》曰:『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1>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2>,寡人3>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Annotation〕
-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
-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 待:接納。
- 濟河:渡河。
-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春秋時,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人相當害怕,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用以求和。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非常高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您的話,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不可廢除,您就收下吧!」魏絳也就遵循禮制,收下這些贈禮。後來此處所引的《書經》原文「居安思危」成為一成語,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源)
- 《藝文類聚.卷八六.〔艸果〕部上.石榴》引晉.庾儵〈石榴賦〉:「于時仲春垂澤,華葉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慮衰,可無懼哉!」
- 《晉書.卷四八.段灼列傳》:「然臣之慺慺,亦竊願陛下居安思危,無曰高高在上,常念臨深之義,不忘履冰之戒。」
- 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災祥》:「臣聞開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業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
- 《舊唐書.卷一七二.蕭俛列傳》:「雖時啟於延英,從容四輔;慮稍稀於聽政,廢失萬機。居安思危,不可忽也。」
- 《新唐書.卷一六二.獨狐及列傳》:「假令居安思危,以備不虞,自可阨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以糧儲屝屨之資充疲人貢賦,歲可以減國租半。」
- 《舊五代史.卷三八.唐書.明宗本紀四》:「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致也。更願居安思危。」
- 《宋史.卷二八四.宋庠列傳》:「陛下當居安思危,熟計所長,必待事至而後圖之,殆矣。」
- 《朱子語類.卷一二七.本朝一.高宗朝》:「張戒見高宗。高宗問:『幾時得見中原?』戒對曰:『古人居安思危,陛下居危思安。』」
- 《明史.卷一九二.鄭本公列傳》:「陛下居安思危,當遠群小,節燕遊,以防一朝之患。」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出現。
Usage category用在「深謀遠慮」的表述上。
Example
- 在安樂時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於未然。
- 「平時如戰時」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嗎?
- 平常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沉著應付。
- 防颱工作要怎麼做?只要有居安思危的警戒心,就能未雨綢繆!
- 國家處境艱難,所以目前社會雖然安定,我們仍應居安思危,隨時保持警戒。
- 舉行消防演習,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覺心,真正遇到災禍時才能臨危不亂。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安不忘危Antisense idiom居安忘危、燕雀處堂 |
Ref. words | - 居安慮危
ㄐㄩ ㄢ ㄌㄩˋ ㄨㄟˊ
jū ān lǜ wéi
慮,思慮。「居安慮危」同「居安思危」。見「居安思危」條。
- 《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列傳.竟陵王誕》:「今雖先天不逮,動干休慶,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慮危,不可不懼。」
-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二:「自古帝王居安慮危,處治思亂,今天下初定,豈可遽以為安而忘警戒!」
- 居逸思危
ㄐㄩ ㄧˋ ㄙ ㄨㄟˊ
jū yì sī wéi
猶「居安思危」。見「居安思危」條。
- 《晉書.卷五五.夏侯湛列傳》:「且古之君子,不知士,則不明不安。是以居逸而思危,對食而肴乾。」
- 於安思危
ㄩˊ ㄢ ㄙ ㄨㄟˊ
yú ān sī wéi
猶「居安思危」。見「居安思危」條。
- 《逸周書.卷二.程典解》:「於安思危,於始思終。於邇思備,於遠思近。」
-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大雅君子,於安思危,以遠咎悔。」
- 處安思危
ㄔㄨˇ ㄢ ㄙ ㄨㄟˊ
chǔ ān sī wéi
猶「居安思危」。見「居安思危」條。
- 《樂府詩集.卷一五.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皇夏》:「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