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口中雌黃]

口中雌黃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口中雌黃(信口雌黃)
注  音ㄎㄡˇ ㄓㄨㄥ ㄏㄨㄤˊ
漢語拼音kǒu zhōng cī huáng
釋  義義參「信口雌黃」。見「信口雌黃」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