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不識之無 |
Bopomofo | ㄅㄨˋ ㄕˋ ㄓ ㄨˊ (變) ㄅㄨˊ ㄕˋ ㄓ ㄨˊ |
Pinyin | bù shì zhī wú (變) bú shì zhī wú |
Interpretation | 連「之」、「無」二字都不認識,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典出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
Allusion description |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Usage category用在「才識淺薄」的表述上。
Example
- 脫盲教育就要不識之無的民眾,從此能讀能寫。
- 連這種興學的事他都要反對,難怪會遭到不識之無之譏了。
- 這個國家有太多不識之無的人,致使種種政策無法順利推展。
- 曾祖母雖然不識之無,但豐富的人生閱歷,卻也讓她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使這些不識之無的農民學會了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 她從未想過像兒子這樣的智障者,經過特殊教育後,可以從不識之無而認得了一些字。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目不識丁、胸無點墨Antisense idiom腹笥便便、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