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權宜之計 |
Bopomofo | ㄑㄩㄢˊ ㄧˊ ㄓ ㄐㄧˋ |
Pinyin | quán yí zhī jì |
Interpretation | 權宜,暫時變通的處置。「權宜之計」指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語出《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 |
Allusion source | 《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
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1>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2>之。
〔Annotation〕
- 溫潤:溫柔潤澤。
- 附:親近。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據《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載,王允為東漢末年的大臣,靈帝時任豫州刺史,參與討伐黃巾起義軍。靈帝死後,董卓引兵進京師,誅殺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立為太師,掌握了主政大權。當時王允對董卓假意奉承,再加上他本就有的內政才能,於是被任為三公之一的司徒。董卓遷都長安後,王允以貂嬋行美人計,策動呂布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王允一改以前屈己從人的低姿態,完全顯露出個性中原有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史書對他的描述為「性剛疾惡,……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也因為他為人處事極為嚴厲,事事循理,不知變通,所以下屬都不太親近他。不久,董卓的舊部李傕等人攻入長安,王允被殺。後來「權宜之計」被用來比喻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源)
- 《晉書.卷五六.江統列傳》:「此蓋權宜之計,一時之勢,非所以為萬世之利也。」
-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他也著急,恐怕我來回話,姐姐不信,疑是一時權宜之計,哄上轎的說話,故此拿出這戒指來為信。」
- 《明史.卷八三.河渠志一》:「今秋水洊至,橫溢為災。權宜之計,在棄故道而就新衝;經久之策,在開泇河以避洪水。」
- 《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叫你去,不過權宜之計,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
- 《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萬一嬴絀不齊,惟有起剝盤壩,或酌量截留,為暫時權宜之計,斷不可輕議更張。」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因應某種時機而暫用的計謀。
Usage category用在「一時之計」的表述上。
Example
- 這只是權宜之計,得要另外擬定長期的計畫。
- 這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往後怎麼辦,他還沒有想好。
- 歇業只是權宜之計,只要景氣好轉,馬上就會復業。
- 借錢還錢只是權宜之計,開源節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他這樣做,只是一時權宜之計,為的是要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 這次的改革並非權宜之計,而是想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體質。
- 我們應該提出一套完善的方案,不能總是用權宜之計來解決問題。
|
Identification | Antisense idiom百年大計、長久之計 |
Ref. words | - 權宜之術
ㄑㄩㄢˊ ㄧˊ ㄓ ㄕㄨˋ
quán yí zhī shù
即「權宜之計」。見「權宜之計」條。
- 《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如今忽換我去,必然疑心。……若得賢弟親迎回來,成就之後,不怕他閒言閒語。這是個權宜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