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明鏡高懸]

明鏡高懸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明鏡高懸
注  音ㄇㄧㄥ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
漢語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釋  義傳說秦宮有方鏡,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鑑別人心邪正。典出《西京雜記》卷三。後用「明鏡高懸」比喻官吏辦事明察無私,執法公正嚴明。
典  源《西京雜記》卷三
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1>。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2>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3>。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4>,秦始皇5>常以照宮人6>,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注解〕

  1. 表裡有明:正反兩面都明亮。
  2. 捫:撫、摸。
  3. 歷然無礙:清楚而無阻礙。
  4. 膽張心動:心膽慌張跳動。
  5. 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典故說明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書  證
  1.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
  2. 清.錢謙益〈致龔芝麓書〉其二:「秉鈞當國,正須料理人才,牛溲馬渤亦是藥籠中物,況有法眼天眼,明鏡高懸,則弟之片言,或亦可備下體之采耳。」
  3. 《好逑傳》第七回:「我鐵中玉遠人也,腑肺隱衷,本不當穢陳於小姐之前;然明鏡高懸,又不敢失照,因不避瑣瑣。」
  4. 《三俠五義》第五回:「不料小人姪兒,今日看見此墜,被人告到太爺台前。惟求太爺明鏡高懸,伸此冤枉!」
  5. 清.洪仁玕《英傑歸真》:「干王明鏡高懸,真偽立見,愚弟決去妖官來投。」
用法說明一、

語義說明

比喻官吏執法能公正嚴明。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執法嚴明」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位法官果真是明鏡高懸,平反不少冤情。
  2. 陳法官判案一向公正嚴謹,真可說是明鏡高懸
  3. 這位法官詳查案情,明鏡高懸,使冤獄得以昭雪。
  4. 法官在斷案時應明鏡高懸,不受私慾和強權的左右。
  5. 他是位清廉自持、明鏡高懸的法官,畢生致力建立公正嚴明的司法制度。
  6. 面對被害人的控訴,原本應明鏡高懸的法庭卻視而不見,讓人不禁懷疑公理何在?

二、

語義說明

比喻辦事能明察無私。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明察奸惡」的表述上。

例句

  1. 你不用擔心這些謠言,經理一向明鏡高懸,會有適當的處置。
  2. 這些小人擅長蠱惑人心,所幸新任主管明鏡高懸,讓他們個個原型畢露。

辨  識

近義成語

大公無私執法如山、洞燭姦邪
參考詞語
  1. 神鏡高懸
    ㄕㄣ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
    shén jìng gāo xuán
    猶「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唐.殷文圭〈省試夜投獻座主〉詩:「闢開公道選時英,神鏡高懸鑒百靈。」

  2. 秦庭朗鏡
    ㄑㄧㄣˊ ㄊㄧㄥˊ ㄌㄤˇ ㄐㄧㄥˋ
    qín tíng lǎng jìng
    猶「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負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鏡;行凶詭計,難逃蕭相明條。」

  3. 秦鏡高懸
    ㄑㄧㄣ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
    qín jìng gāo xuán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清.李漁《比目魚》第三二齣:「若非秦鏡高懸,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隕身一旦,亦且遺臭萬年。」

  4. 高懸明鏡
    ㄍㄠ ㄒㄩㄢ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gāo xuán míng jìng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你道他是高懸明鏡南衙內,c04210.jpg的個訴根由直把冤情洗。」

  5. 高懸秦鏡
    ㄍㄠ ㄒㄩㄢˊ ㄑㄧㄣˊ ㄐㄧㄥˋ
    gāo xuán qín jìng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唐.于兢〈瑯琊忠懿王德政碑〉:「有典有則,為龍為光。高懸秦鏡,理道自靜。」

  6. 高檯明鏡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gāo tái míng jìng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親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檯明鏡,昭雪前冤!」

  7. 高臺明鏡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gāo tái míng jìng
    猶「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

    1.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七齣:「若還把我拖翻,便叫高臺明鏡,小人也不是都官,也不是里正,休將屈棒,錯打了平民。」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