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街談巷議]

街談巷議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街談巷議
Bopomofoㄐㄧㄝ ㄊㄢˊ ㄒㄧㄤˋ ˋ
Pinyinjiē tán xiàng yì
Interpretation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語出漢.張衡〈西京賦〉。
△「擘肌分理
Allusion source#漢.張衡〈西京賦〉(據《文選.卷二.賦.京都上》引)1>
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氣,結黨連群。寔蕃有徒,其從如雲。茂陵之原,陽陵之朱。趫悍虓豁,如虎如貙。睚眥蠆芥,屍僵路隅。丞相欲以贖子罪,陽石汙而公孫誅。若其五縣2>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3>。剖析毫釐4>,擘肌分理5>所好生毛羽,所惡成創痏。郊甸之內,鄉邑殷賑。五都貨殖,既遷既引。商旅聯槅,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封畿千里,統以京尹。

〔Annotation〕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三○.藝文志》。
  2. 五縣:即「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帝王陵寢所在的縣。皆位於長安,為當時豪俠巨富聚集的地方。
  3. 彈射臧否:指摘出他人的善惡得失。彈射,指摘。臧否,音ㄗㄤ ㄆㄧˇ,善惡得失。
  4. 毫釐:比喻極微小的數量。
  5. 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密。見「擘肌分理」。

〔Ref. material〕

《漢書.卷三○.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Allusion description「街談巷議」即大街小巷裡人們的談說議論,此語較早見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西京」指的是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西京賦〉即以長安為題材,描寫京城氣勢萬千的地理環境、富麗堂皇的建築和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活,也揭露了王公貴族的奢侈和腐敗。提及辯士形象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漢.張衡〈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源)
  2. 《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列傳》:「明公素事賈后,街談巷議,皆以公為賈氏之黨。」
  3. 《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尹》引南朝梁.邵陵王〈讓丹陽尹初表〉:「審己循涯,自知莫可;街談巷議,尤見不勝。」
  4. 唐.劉知幾《史通.卷五.採撰》:「故作者惡道聽塗說之違理,街談巷議之損實。」
  5. 唐.范攄〈雲溪友議序〉:「諺云:『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野老之言,聖人採擇。」
  6. 《老殘遊記》第二回:「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

Usage category

用在「眾人談論」、「傳聞流言」的表述上。

Example

  1. 這些街談巷議未必可靠,不值得去深入探討。
  2. 這個重大案件發生後,街談巷議都以此為焦點。
  3. 口耳相傳的街談巷議,往往成為小說家的寫作素材。
  4. 這個消息在街談巷議中以訛傳訛,讓當事人錯愕不已。
  5. 英國皇室成員的感情生活,一向是民眾街談巷議的話題。
  6. 這種無所根據的街談巷議聽聽就算了,你可千萬別信以為真。
  7. 選舉期間,任何小道消息都可能改變街談巷議的走向,從而左右選情的趨勢。
Ref. words
  1. 巷語街談
    ㄒㄧㄤˋ ˇ ㄐㄧㄝ ㄊㄢˊ
    xiàng yǔ jiē tán
    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金.元好問〈楊煥然生子〉詩四首之二:「人家歡喜是生兒,巷語街談總入詩。」

  2. 巷議街談
    ㄒㄧㄤˋ ˋ ㄐㄧㄝ ㄊㄢˊ
    xiàng yì jiē tán
    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宋.錢易《南部新書.丙集》:「神龍初,洛水漲。宋務先上疏曰:『巷議街談,共呼坊門為宰相,為節宣風雨,燮調陰陽。』」

  3. 街談巷語
    ㄐㄧㄝ ㄊㄢˊ ㄒㄧㄤˋ ˇ
    jiē tán xiàng yǔ
    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漢書.卷三○.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2. 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一二.東宮勸讀錄.陸宣公奏議.乞不殺竇參及免簿錄莊宅三狀》:「獻納論思,安用此物哉!意其所陳,非街談巷語之鄙事,則說諂面諛之巧言也。」

  4. 街談巷說
    ㄐㄧㄝ ㄊㄢˊ ㄒㄧㄤˋ ㄕㄨㄛ
    jiē tán xiàng shuō
    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裴松之注引三國魏.曹植〈與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詞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5. 街談巷諺
    ㄐㄧㄝ ㄊㄢˊ ㄒㄧㄤˋ ㄧㄢˋ
    jiē tán xiàng yàn
    猶「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四.松相公好理學》:「公於召見時,凡民間隱情,街談巷諺,無不率口而出,毫無隱忌,故人多尼之。」

  6. 街譚巷議
    ㄐㄧㄝ ㄊㄢˊ ㄒㄧㄤˋ ˋ
    jiē tán xiàng yì
    譚,同「談」。「街譚巷議」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清.龔自珍〈對策〉:「不農者,亦無街譚巷議,以轉移執事為常業者也。」

  7. 里談巷議
    ㄌㄧˇ ㄊㄢˊ ㄒㄧㄤˋ ˋ
    lǐ tán xiàng yì
    猶「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1.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附錄》:「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官雜家,里談巷議,無不記覽。」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