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應對如流]

應對如流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應對如流
Bopomofoㄧㄥˋ ㄉㄨㄟˋ ㄖㄨˊ ㄌㄧㄡˊ
Pinyinyìng duì rú liú
Interpretation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語本《後漢書》逸文。
Allusion source《後漢書》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三.人事部.辯上》引)
孔融字文舉,孔子世孫也。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誡守門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向來公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1>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Annotation〕

  1. 膺:李膺(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當時太學生譽稱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凡為他所接納者,稱為「登龍門」。反對宦官專權,曾殺張朔,宦官畏懼。靈帝時,與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Allusion description「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2. 《梁書.卷一三.沈約列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雲應對如流,無所壅滯,官曹文墨,發擿若神,時人咸服其明贍。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3.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欲用為謀士。」
  4. 《東周列國志》第二五回:「叩其姓名,因留飯,與談時事,奚應對如流,指畫井井有敘。」
  5. 《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且說賈政見甄寶玉相貌果與寶玉一樣,試探他的文才竟應對如流,甚是心敬。」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褒義。

Usage category

用在「應答流暢」的表述上。

Example

  1. 小明應對如流的口才,讓大家印象深刻。
  2. 李教授的口才很好,任何問題都可以應對如流
  3. 這些小朋友個個都能應對如流,真是後生可畏!
  4. 他雖然年輕,遇到問題卻能應對如流,語出驚人。
  5. 因為事前準備充分,今天的口試我才能應對如流
  6. 他是民法的專才,任何有關民事問題,他都能應對如流
  7. 他的決斷力強,思想縝密,面對群眾的提問總能應對如流
  8. 記者會上,這位明星應對如流,充分展現出落落大方的臺風。
  9. 在聚會時,小明總是應對如流,妙語如珠,是全場注目的焦點。
  10. 如果你平時多練習說英文,真正遇到外國人時自然能應對如流
Identification

Antisense idiom

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Ref. words
  1. 對答如流
    ㄉㄨㄟˋ ㄉㄚˊ ㄖㄨˊ ㄌㄧㄡˊ
    duì dá rú liú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

    1. 《陳書.卷三三.儒林列傳.戚袞》:「摛辭辯縱橫,難以答抗,諸人懾氣,皆失次序。袞時騁義,摛與往復,袞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文深加歎賞。」
    2.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2. 應答如注
    ㄧ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ㄓㄨˋ
    yìng dá rú zhù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

    1.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王洪)文學之臣,苦於考索,求者闐門,而先生應答如注。」

  3. 應答如流
    ㄧ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ㄌㄧㄡˊ
    yìng dá rú liú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

    1. 《後漢書》逸文:「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源)
    2. 《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

  4. 應答如響
    ㄧ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ㄒㄧㄤˇ
    yìng dá rú xiǎng
    響,敲鑼打鼓,即生響聲。「應答如響」形容才思敏捷,能隨問即答。見「應對如流」條。

    1. 《梁書.卷三○.徐摛列傳》:「摛商較縱橫,應答如響,高祖甚加歎異,更被親狎,寵遇日隆。」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