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歌功頌德]

歌功頌德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歌功頌德
Bopomofo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Pinyingē gōng sòng dé
Interpretation歌頌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
Allusion source《史記.卷四.周本紀》
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Annotation〕

  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Allusion description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宋.王灼〈再次韻晁子興〉詩其三:「歌功頌德今時事,側聽諸公出正音。」
  2. 明.王志長《周禮註疏刪翼》卷一四:「意者太古之時,詩之體未備,和氣所感、和聲所播,形為詩歌。被之金石管絃,施之燕享祭祀,均此詩也,未嘗不可通用,初不必歌功頌德,極揄揚贊歎之盛,而後謂之頌也。」
  3.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三.昌黎集》:「其歌功頌德之語,皆托于太學廣文諸生,列狀後,以代奏收之,斟酌得宜。」
  4. 清.朱彝尊《經義.卷二一六.論語.胡氏寅論語詳說》:「既游庠序,方崇忌諱、肆諂諛,歌功頌德,陵跨唐、虞。」
  5. 《孽海花》第二回:「因勢利導,果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列聖相承,繩繩繼繼。正是說不盡的歌功頌德,望日瞻雲。」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歌頌功績和恩德。

Usage category

用在「諂媚討好」、「廣受讚揚」的表述上。

Example

  1. 這些肉麻的歌功頌德之辭,徒然令人生厭。
  2. 對於這樣入骨的歌功頌德,怎能不令人產生反感?
  3. 有些主管只喜歡聽人歌功頌德,卻不願意接受建言。
  4. 這種純為當權者歌功頌德的文章,缺乏文學生命力。
  5. 這位作家經常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用來巴結權貴。
  6. 他一味地為經理歌功頌德,極盡諂媚之能事,惹人反感。
  7. 聽到他捨己救人的事蹟,會場上響起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8. 當權者若只愛聽歌功頌德的話,卻不愛聽真心話,終將被人民唾棄。
Identification

Antisense idiom

怨聲載道
Ref. words
  1. 歌頌功德
    ㄍㄜ ㄙㄨㄥˋ ㄍㄨㄥ ㄉㄜˊ
    gē sòng gōng dé
    猶「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

    1. 宋.鄧牧《伯牙琴.君道》:「後世為君者歌頌功德,動稱堯舜,而所以自為乃不過如秦,何哉?」
    2. 清.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碑誌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

  2. 稱功頌德
    ㄔㄥ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chēng gōng sòng dé
    猶「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

    1. 宋.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四.度宗咸淳七年》:「門客朝士稱功頌德,頌說太平,誇咸淳為元祐。」
    2. 《紅樓夢》第六三回:「何必借我們,你鼓脣搖舌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

  3. 銘功頌德
    ㄇㄧㄥˊ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míng gōng sòng dé
    猶「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

    1. 北周.庾信〈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若夫勒鼎刊碑,銘功頌德,陳其令範,必在生前。」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