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恥
成 語 | 恬不知恥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tián bù zhī chǐ |
釋 義 | 「恬不知恥」,典源作「恬然不恥」。形容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語本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毛詩卷染油代燭》。 △「寡廉鮮恥」 |
典故說明 | 「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辱。貶義。使用類別用在「不知羞恥」的表述上。例句
|
辨 識 | 近義成語厚顏無恥、寡廉鮮恥反義成語行己有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