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不可一世]

不可一世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不可一世
注  音ㄅㄨˋ ㄎㄜˇ ˋ (變) ㄅㄨˋ ㄎㄜˇ ˊ ˋ
漢語拼音bù kě yī shì (變) bù kě yí shì
釋  義可,讚許、稱是。「不可一世」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語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
典  源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
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
  3. 懷刺:身懷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頤(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皆其弟子,世稱濂溪先生,卒諡元公。
  5.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6.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

〔參考資料〕

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據《豫章先生文集》卷三○引)
范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著,極近晉宋人書。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
典故說明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鶴林玉露》記載,王安石年少時,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不再上門求見。作者羅大經認為,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沒有什麼不對,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矯正偏頗的觀念,就不會有煩苛擾民的新法產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來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
書  證
  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源)
  2.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八.簡傲》:「(王廷陳)為翰林庶吉士,詩已有名,其意不可一世,僅推何景明,而好薛蕙、鄭善夫。」
  3. 清.洪亮吉〈四哀詩序〉:「授經之席,移市門而便沽;問奇之酒,呼里魁而對飲。推其梗概,實不可一世焉。」
  4.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六:「杭州陸璣,道光間名諸生也。豪於飲,能詩文,且善畫,恃才傲物,不可一世。遇才名出己右者,必力折之。」
  5. 清.張篤慶〈鸚鵡洲哀辭〉:「當筵落筆賦鸚鵡,生平謾罵膺碪俎。不可一世橫千古,乾坤跼蹐歸黃土。」
  6. 《孽海花》第三四回:「圓圓的臉盤,兩目炯炯有光,於盎然春氣裡,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狂妄的言行令人厭惡。
  2. 他騎在馬上,睥睨四周的神情,儼然不可一世
  3. 他小有成就便顯得不可一世,難免貽笑大方之家。
  4. 他演講時那種不可一世的氣燄,聽得臺下的人都嗤之以鼻。
  5. 他自以為高人一等,處處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模樣,徒然惹人反感罷了。
  6. 自從他升官之後,就常在同事面前擺出不可一世的模樣,大家都很不以為然。
辨  識

近義成語

目中無人目空一切目無餘子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唯我獨尊

反義成語

虛己受人虛懷若谷謙沖自牧
參考詞語
  1. 不屑一世
    ㄅㄨˋ ㄒㄩㄝˋ ˋ (變) ㄅㄨˊ ㄒㄩㄝˋ ˊ ˋ
    bù xuè yī shì (變) bú xuè yí shì
    輕視全天下的人。見「不可一世」條。

    1.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賞譽》:「丘文莊不屑一世,每稱蔡介夫學醇行潔,可方古人。」

  2. 不肯一世
    ㄅㄨˋ ㄎㄣˇ ˋ (變) ㄅㄨˋ ㄎㄣˇ ˊ ˋ
    bù kěn yī shì (變) bù kěn yí shì
    猶「不可一世」。見「不可一世」條。

    1. 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