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名正言順 |
注 音 | ㄇㄧㄥˊ ㄓㄥˋ ㄧㄢˊ ㄕㄨㄣˋ |
漢語拼音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釋 義 | 形容名分正當,言詞合理。語本《論語.子路》。後用「名正言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手足無措」 |
典 源 | 《論語.子路》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 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 順:合理。
|
典故說明 | 春秋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的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孔子根本無意輔佐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並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
書 證 |
- 宋.蘇軾〈太常少卿趙瞻可戶部侍郎敕〉:「先王之論理財也,必繼之以正辭。名正而言順,則財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 《續資治通鑑.卷一一一.宋紀一一一.高宗紹興二年》:「方其批付三省,合稱御筆;三省奉而行之,則合稱聖旨;然後名正言順。」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老夫人許了親事,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化,是何道理?」
- 《三國演義》第七三回:「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中庸首章》:「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順,一舉而可為政於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 《紅樓夢》第四八回:「他既說的名正言順,媽就打量著丟了八百一千銀子,竟交與他試一試。」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使用類別用在「合理正當」的表述上。
例句
- 他所做的事總是名正言順,所以不曾受到非議。
- 總算拿到了駕照,這下可以名正言順地騎車去兜風了。
- 你們應該先向校方申請場地,才可以名正言順地舉辦活動。
- 王經理得到董事長授權整頓營業部門,名正言順,誰敢不服?
- 本來是件名正言順的事,被你這樣一搞,什麼立場都沒有了。
- 身為監察委員,對於公務員失職提出彈劾,本是名正言順的事。
- 選舉結果公布,蘇同學的得票數最高,名正言順地成為下一屆學生會長。
|
辨 識 | 近義成語堂堂正正反義成語盜名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