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獨善其身
注  音ㄉㄨˊ ㄕㄢˋ ㄑㄧˊ ㄕㄣ
漢語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釋  義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語出《孟子.盡心上》。後亦用「獨善其身」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典  源《孟子.盡心上》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1>加於民;不得志,脩身2>3>於世。窮4>則獨善其身,達5>則兼善天下6>。」

〔注解〕

  1. 澤:恩惠。
  2. 脩身:修養身心以提升品德。脩,通「修」。
  3. 見:通「現」,音ㄒㄧㄢˋ。顯露、顯出。
  4. 窮:困厄、不顯達。
  5. 達:顯達、顯貴。
  6. 兼善天下:廣布恩澤,使天下蒼生皆能蒙受其惠。
典故說明「義」,作為正道、正理,是人的價值展現,也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如孔子提到「君子義以為上」。孟子更是將「義」視為君子的實踐之道,因此說到:「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故而在《孟子》中,常將「義」與「仁」、「禮」合用,謂之「仁義」、「禮義」。《孟子.盡心上》中,孟子對宋句踐說:「你喜歡遊說各國君主?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如何遊說。遊說他人時,不管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的理念,自己都能以平靜心情去體會其中樂趣。」宋句踐隨即問:「要如何才能悠然自得呢?」孟子回答:「尊崇道德,喜好仁義就能安詳自得。因此,士人在窮困時不失去仁義,成功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去仁義,士人能保有本性;成功時不背離道德,百姓不因此失望。古人在得志時,將恩惠施加於人民身上;不得志時,則修養身心以提升品德。等待能受到重用。未顯達的時候,注重個人的節操修養,顯達的時候,廣布恩澤,使天下蒼生皆能蒙受其惠。」後來原文中的「獨善其身」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後世亦用於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書  證
  1.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源)
  2. 《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
  3. 《晉書.卷五五.列傳.夏侯湛》:「方將保重嗇神,獨善其身,玄白沖虛,仡爾養真。」
  4. 《陳書.卷一九.列傳.虞荔》:「當今朝廷惟新,廣求英雋,豈可栖遲東土,獨善其身?」
  5. 《北史.卷四七.列傳.袁翻》:「翻名位俱重,當時賢達咸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論者鄙之。」
  6. 唐.韓愈〈爭臣論〉:「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7. 《舊唐書.卷一○三.列傳.牛仙客》:「仙客既居相位,獨善其身,唯諾而已。」
  8. 宋.胡瑗《周易口義.卷八.井卦》:「君子德行既成,則當發施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受其賜,故不可遁于山林而獨善其身,亦不可吝嗇所為而不施發也。」
  9. 明.練子寧〈石田書隱詩序〉:「吾之所得天命者,既不足以兼善天下矣,豈不足以獨善其身乎?」
  10.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只獨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
用法說明一、

語義說明

堅守個人的節操修養。

例句

  1. 他鄙棄爭權奪利,選擇過著獨善其身的平凡生活。
  2. 歷史上許多知識分子除了獨善其身,更希望能兼善天下。
  3. 世風敗壞,他卻能獨善其身,不同流合汙,實在令人欽佩。

二、

語義說明

比喻只顧保全自己,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

例句

  1. 在全球暖化影響下,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
  2. 他那種獨善其身的處事態度,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3. 他是個獨善其身的人,你難道還寄望他會主持公道?

參考詞語
  1. 獨善一身
    ㄉㄨˊ ㄕㄢˋ ㄧ ㄕㄣ (變) ㄉㄨˊ ㄕㄢˋˋ ㄕㄣ
    dú shàn yī shēn (變) dú shàn yì shēn
    猶「獨善其身」。見「獨善其身」條。

    1. 唐.白居易〈新製布裘〉詩:「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2. 金.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吾欲力紹絕業,鋟木宣布有可成之資,第未有任其責者耳。獨善一身,曷若與天下共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