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尚存一息]

尚存一息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尚存一息(一息尚存)
注  音ㄕㄤˋ ㄘㄨㄣˊ ㄧ ㄒㄧˊ (變) ㄕㄤˋ ㄘㄨㄣˊˋ ㄒㄧˊ
漢語拼音shàng cún yī xí (變) shàng cún yì xí
釋  義義參「一息尚存」。見「一息尚存」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一息尚存」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泰伯》
仁者,人心之全德1>,而必欲以身體2>而力行之,可謂重3>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4>,可謂遠5>矣。

〔注解〕

  1. 全德:道德完備。
  2. 身體:親自。
  3. 重:音ㄓㄨㄥˋ,責任重大。
  4. 少懈:稍微鬆懈一下。少,音ㄕㄠˇ
  5. 遠:路程遙遠。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一息尚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論語》裡面曾經記載,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對人慈愛。」可知「仁」是一種寬厚善良的德行,同時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包含禮、信、智、孝、勇等各種德行,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成為維繫家庭、社會的力量。而在《論語.泰伯》記錄了曾子(曾參,孔子弟子)一段勉人立志行仁的話,提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文中認為讀書人必須使心志寬廣堅忍,因為他擔負著重責大任,而且路程極為遙遠。以行仁為自己的責任,還不沉重嗎?一直到死才會停止,還不遙遠嗎?宋代理學家朱熹為《論語.泰伯》作注時,更進一步闡釋仁是所有道德價值的總合,一定要隨時身體力行,這就是所謂的責任重大;只要還有一點氣息存在,意志就不能稍稍懈怠,這就是所謂的路程遙遠。後來原文中的「一息尚存」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仍活在世上。
書  證
  1. 《駐春園小史》第一五回:「所以尚存一息而遠遊者,以未獲親奠靈前。」
參考詞語一息尚存
ㄒㄧˊ ㄕㄤˋ ㄘㄨㄣˊ (變) ㄧˋ ㄒㄧˊ ㄕㄤˋ ㄘㄨㄣˊ
yī xí shàng cún (變) yì xí shàng cú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