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猶存
成 語 | 一息猶存(一息尚存)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yī xí yóu cún (變) yì xí yóu cún |
釋 義 | 義參「一息尚存」。見「一息尚存」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一息尚存」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泰伯》 仁者,人心之全德1>,而必欲以身體2>而力行之,可謂重3>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4>,可謂遠5>矣。 〔注解〕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一息尚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論語》裡面曾經記載,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對人慈愛。」可知「仁」是一種寬厚善良的德行,同時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包含禮、信、智、孝、勇等各種德行,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成為維繫家庭、社會的力量。而在《論語.泰伯》記錄了曾子(曾參,孔子弟子)一段勉人立志行仁的話,提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文中認為讀書人必須使心志寬廣堅忍,因為他擔負著重責大任,而且路程極為遙遠。以行仁為自己的責任,還不沉重嗎?一直到死才會停止,還不遙遠嗎?宋代理學家朱熹為《論語.泰伯》作注時,更進一步闡釋仁是所有道德價值的總合,一定要隨時身體力行,這就是所謂的責任重大;只要還有一點氣息存在,意志就不能稍稍懈怠,這就是所謂的路程遙遠。後來原文中的「一息尚存」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仍活在世上。 |
書 證 |
|
參考詞語 | 一息尚存 yī xí shàng cún (變) yì xí shàng cú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