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我行我法]

我行我法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我行我法(我行我素)
注  音ㄨㄛˇ ㄒㄧㄥˊ ㄨㄛˇ ㄈㄚˇ
漢語拼音wǒ xíng wǒ fǎ
釋  義義參「我行我素」。見「我行我素」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我行我素」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忠恕違1>道不遠,施2>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3>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4>,庸言之謹5>,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6>慥慥7>爾!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顧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8>焉。

〔注解〕

  1. 違:去、離。
  2. 施:行、做。
  3. 求:要求。
  4. 庸德之行:實踐平常的德行。
  5. 庸言之謹:謹慎平常的言論。
  6. 胡不:為何不。
  7. 慥慥:忠誠篤實的樣子。慥,音ㄗㄠˋ
  8. 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在什麼境地,沒有不自在快樂的。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我行我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中庸〉首章開宗明義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意思是天所賦予人的叫做性,循性去做就稱為道。而在所有循性而為的概念裡,孔子認為「忠」、「恕」離道不遠,然而重要的是,人必須要能具體落實「忠」、「恕」二字,宋代學者朱熹更清楚地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譬如:君子位處現在的位置上,就做他應該做的事,而不去羨慕本分外的事。富貴時,就去做富貴人該做的事;貧賤時,就去做貧賤者該做的事;身在夷狄,就做夷狄之人該做的事;身處患難,就去做患難中所該做的事。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自然就知道什麼事該做,而不該做的又是什麼?如此一來,君子不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都能過得安然自得。一個人能夠不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或是受到他人的影響,仍然依照自己原有的主張去做事,那麼離道也就不遠了。後來「我行我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不受外界影響,仍然依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書  證
  1.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任著吵得暗地昏天,他只我行我法。」
  2. 清.譚嗣同〈致劉淞芙〉:「闈中之光怪陸離,殆有十倍於去年者,即欲詭遇,已不勝輪轂填溢,遂決計不讀一文,不立一義,我行我法,成功則天,轉覺超然,無所紲絆。」
參考詞語我行我素
ㄨㄛˇ ㄒㄧㄥˊ ㄨㄛˇ ㄙㄨˋ
wǒ xíng wǒ sù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