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牢不可解]

牢不可解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回檢索結果列表
成  語牢不可解(牢不可破)
注  音ㄌㄠˊ ㄅㄨˋ ㄎㄜˇ ㄐㄧㄝˇ
漢語拼音láo bù kě jiě
釋  義義參「牢不可破」。見「牢不可破」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牢不可破」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平淮西碑〉(據《全唐文及拾遺.卷五六一》引)
九年,蔡將死,蔡人立其子元濟1>以請。不許,遂燒舞陽,犯葉、襄城,以動東都,放兵四劫。皇帝歷問於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帥之不庭授2>,於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3>,其樹本堅,兵利卒頑4>,不與他等。因撫而有,順且無事。」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并為一談,牢不可破。

〔注解〕

  1. 元濟:吳元濟(西元783-817),滄州(今河北滄州)人。蔡州刺史吳少陽之子,為唐代後期藩鎮。
  2. 不庭授:不接受朝廷任命。
  3. 三姓四將:李忠臣、陳奇、吳少誠分別擔任過淮西節度使,因此稱「三姓」。「四將」則是指李忠臣、李希烈、吳少誠及吳少陽。
  4. 兵利卒頑:武器精良,士兵頑強。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牢不可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唐代在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日漸嚴重。不論是在軍事民政和用人理財等方面,這些節度使都能自主行事,甚至父死子繼,號稱為「留後」,而不必等待朝廷下令。朝廷往往無力討伐,而只能姑息了事。這種情況直到唐憲宗繼位後有了轉變,對藩鎮勢力採取了抑制的策略。憲宗元和九年(西元814),蔡州刺史吳少陽死,他的兒子元濟秘密辦理喪禮,對外稱說他的父親只是生病,但實際是假託父親之名上表,請求繼承官位,統掌兵務。後來元濟更加跋扈,帶兵屠殺,焚燒舞陽及葉縣,並且攻占魯山、襄城,造成汝州、許州及陽翟人四處逃難,藏身於山谷荊棘之間,關東因此大為驚恐。直到元和十二年(西元817),命宰相裴度帶兵親討,吳元濟被生擒後,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叛亂才終於平定。憲宗為了嘉勉裴度功績,於是命韓愈寫下〈平淮西碑〉。文章裡提到,針對淮西叛黨,除了武元衡、裴度等一、二位臣子外,高官們則多認為蔡州之兵頑強且武器精良,難以冒犯,故不主張正面交戰。沒想到這個論點竟得到當時絕大多數人的贊同,而難以被改變。後來原文中的「牢不可破」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或觀念已經固定,難以改變。
書  證
  1. 宋.袁采《袁氏世範.卷上.睦親》:「愛憎之私,多先於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牢不可解,為父者須詳察之。」
參考詞語牢不可破
ㄌㄠˊ ㄅㄨˋ ㄎㄜˇ ㄆㄛˋ
láo bù kě pò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