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瑕不掩瑜]

瑕不掩瑜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瑕不掩瑜(瑕瑜互見)
注  音ㄒㄧㄚˊ ㄅㄨˋ ㄧㄢˇ ˊ
漢語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釋  義義參「瑕瑜互見」。見「瑕瑜互見」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瑕瑜互見」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聘義》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1>,知也;廉而不劌2>,義也;垂之如隊3>,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4>然,樂也;瑕不揜瑜5>,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6>,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注解〕

  1. 縝密以栗:緻密堅實。縝,音ㄓㄣˇ。栗,堅實。
  2. 廉而不劌:有稜角但不傷物。廉,稜角。劌,音ㄍㄨㄟˋ,割傷。
  3. 隊:音ㄓㄨㄟˋ,同「墜」,下墜。
  4. 詘:音ㄑㄩ,絕止的樣子。
  5.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玉的斑點遮蔽不住玉的光澤,玉的光澤也遮掩不住玉的斑點。揜,音ㄧㄢˇ,通「掩」。
  6. 孚尹旁達:玉的光澤外顯,不會有所隱藏。孚尹,玉色光澤。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瑕瑜互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玉在世界各地都被視為是一種寶石,廣泛受到人們喜愛。漢代時,《說文解字》這部字典就為「玉」作出解釋,稱它為「石之美」。玉、石原本是自然界裡存在的一種礦物,然隨著結晶狀態以及地形環境原因,玉的質地、色彩、光澤各有差異不同,又隨著結晶狀態以及生成環境的不同,玉的質地、色彩、光澤也就各有差異,從藝術審美角度切入,自然會有優劣等級之分。對東方社會而言,玉深具文化意涵,伴隨人的一生,不管是生死抑或祭祀,經常都可看到它的存在。祭祀時使用玉器,古代文獻也多有記載,《周禮.春官.大宗伯》就提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至於《詩經.大雅.卷阿》則是以「如珪如璋」比喻王之賢臣。另《詩經.小雅.斯干》提到:「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鄭玄的〈箋〉解釋說:「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更直接將玉與人的品德連結在一起。《禮記.聘義》記載了一段子貢與夫子的對答,子貢問說:「君子把玉看得很寶貴而鄙視像玉的美石,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玉少而美石多嗎?」孔子回說:「不是因為美石多才鄙視它,也不是因為玉少才珍視它,那是因為從前君子常用玉來比喻美德,玉的外表溫潤而有光澤,象徵『仁』;玉的質地緻密且堅實,象徵『智』;玉的棱角方正而不傷物,象徵『義』;玉懸掛時下垂,象徵禮尚謙卑;敲擊玉器時,聲音清澈悠長,最後則戛然而止,象徵『樂』;玉的斑點遮蔽不住玉的光澤,玉的光澤也遮掩不住玉的斑點,象徵『忠』;玉的光澤外顯,不會有所隱藏,象徵『信』。」後來原文中的「瑕不揜瑜,瑜不揜瑕」被節縮,「瑕瑜互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缺點與優點同時並存。
書  證
  1. 《晉書.卷六九.列傳.周顗》:「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2.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參考詞語瑕瑜互見
ㄒㄧㄚˊ ˊ ㄏㄨˋ ㄒㄧㄢˋ
xiá yú hù xià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