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毀家紓難 |
注 音 | ㄏㄨㄟˇ ㄐㄧㄚ ㄕㄨ ㄋㄢˋ |
漢語拼音 | huǐ jiā shū nàn |
釋 義 | 傾盡家產以解救國家危難。語本《左傳.莊公三十年》。 |
典故說明 | 《論語.公冶長》提到楚國的鬬穀於菟(子文)三次當令尹,也三次離開官職,來去之間,臉上既無喜樂之色,更不見哀傷的表情。尤其難得的是,每次交接,他都能不藏私,一切政令都如實以告,孔夫子因此給予忠於職守的評價。至於在治理國政事務上,《戰國策.楚策一》曾引錄莫敖子華一段話說:「從前令尹子文穿著黑色帛衣上朝,回家則換上鹿皮縫製的粗衣。天還未亮就在朝堂上等候朝見,到了天黑才回家吃飯。家裡所儲備的糧食從來都不曾有過一個月的份量。真要找一位做官清廉,終生雖不豐裕,卻依舊憂心國家社稷的人,那令尹子文則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了。」《左傳.莊公三十年》記載:「這年秋天,楚國申縣的縣尹鬬班殺掉子元後,鬬穀於菟繼任為楚國令尹,看到國家如此貧窮衰弱,當下決定捐出自己的家產,用這些錢來幫助楚國,緩解當時所面臨的危難。」從這件事裡,更可看出他不重視一己小利,而謀國家大利的高貴情操。後來「毀家紓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傾盡家產以解救國家危難。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傾盡家產以解救國家危難。
例句
- 面對強敵侵犯,民眾毀家紓難的義舉令人感動。
- 諸位若能有志一同,毀家紓難,國家復興必定指日可待。
- 國家危難來臨時,民眾紛紛毀家紓難,投入保鄉衛國的行列。
- 他在抗戰期間毀家紓難,雖然散盡了家財,卻始終無怨無悔。
- 國難當頭,他非但不知毀家紓難,甚至還趁機牟利,真是令人不齒!
|